來源:新華網
2017-12-03 18:14:12
新華社杭州12月3日電(記者馮源)在一般人看來,“鳴叫”和“鳴唱”都可以描述鳥的發聲,但是在鳥類學家看來,它們大有不同。正在浙江自然博物館舉行的“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就講述了兩者的區別。這也是海峽兩岸鳥類專家合辦的一個“能聽”的展覽。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106種鳥類的238段鳥鳴聲。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館員范忠勇說,鳥的鳴聲行為是野生動物中最為龐雜的類群,其復雜性接近人類。鳥鳴可以分為鳴叫和鳴唱兩種,前者是比較單調、短促或連續單調的叫聲,有示威、聯絡、乞食、警告等不同功能,而鳴唱則是雄鳥在繁殖季節發出的歌聲,有求偶、安慰配偶和宣示“主權”的功能。
在展覽現場,觀眾可以用手機掃描鳥類照片邊上的二維碼,在線傾聽它們的聲音;也可以戴上耳機和VR眼鏡,欣賞如同天籟的鳥鳴;還可以在觸摸屏上把幾種鳥鳴組合在一起,創作“鳥鳴交響樂”。展覽中還有一條“夜間隧道”,觀眾行走其中,可以依次聽到十種貓頭鷹的叫聲。
在這個“能聽”的展覽里,人們可以了解很多有趣的鳥鳴現象。例如,新生的雛鳥的叫聲頻率最高,隨后逐漸降低,最后會與成年的親鳥接近,因為高頻聲音傳播力差,不易被天敵發現;生活在開闊環境中的鳥類,其鳴聲遠不如生活在叢林中的鳥類來得豐富多彩,因為后者更需要聲音傳播信息。
花甲之年的臺灣鳥類攝影家、鳥聲專業錄音師孫清松是這些鳥聲的錄制者,在30年間他錄制了分布在海峽兩岸的400多種鳥類的數萬段各類鳴聲。
孫清松告訴記者,這是他首次展出鳥聲之美,希望公眾通過聆賞鳥聲,增強愛鳥護鳥的意識。“臺灣和大陸的經驗都證明,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會逐漸增強,而愛護鳥類的意識也會隨之增長。”
范忠勇談到,鳥聲研究有助于研究生物多樣性,2015年得到命名的四川短翅鶯,就是因為叫聲獨特才被鳥類學家發現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