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04 10:25:12
新華社南昌12月4日電 題:和蚌一起“孕育”珍珠
新華社記者高一偉
“一顆、兩顆、三顆……嗯,這幾顆還行,用在我設計的這個款式里再好不過啦!”江西萬年縣的一家珍珠工作室里,“珍珠女”王美華向前來挑選珍珠的客戶展示她最新創意的珍珠產品,引得不少人駐足圍觀。
“我從小就對養蚌育珠耳濡目染,盡管沒成為養殖珍珠的‘珍珠女’,卻也成了個開拓市場的‘珍珠女’!”王美華向記者講起她與珍珠的緣分。她說,萬年有一批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農村女子,活躍在全國有核珍珠養殖市場上,成為養殖戶們爭相聘請的“珍珠女”。
盡管養殖珍珠的“珍珠女”在外很吃香,但養蚌育珠絕不是件輕松的活兒。“眼睛睜得像籮筐,晚上腰痛得喊爹娘”,是“珍珠女”在培育珍珠過程中的真實寫照。家住江西萬年縣湖云鄉的邱雪英,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從事著取片、切片、穿珠、貼片等有核珍珠的養殖接種工作。“無核珍珠接種難度較大,創口、挑片、送片、整圓這些工序要求動作精細入微,長時間保持弓腰低頭,稍不留神蚌體就會死亡。”邱雪英說,“珍珠女”大多不愿做無核珍珠接種。
“即便做有核珍珠接種,雙眼久盯、雙手長期浸泡水中,傷手傷眼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邱雪英說,珍珠接種一年之內可長達10個月,每天一般接種八九個小時,“‘珍珠女’是和蚌一起在忍痛‘孕育’珍珠。”邱雪英說。
目前,像邱雪英這樣的“珍珠女”在江西萬年有4000余人,她們盡管學歷不高,但能熟練掌握有核珍珠養殖中最核心的操作技術——核片接種。她們走南闖北,用小珍珠編織著美麗的大夢想。
如今,邱雪英的女兒汪園紅也成為一名“珍珠女”。作為一名有著留學經歷的“90后”返鄉創業者,她正借鑒國外的珠寶行業發展模式,思考萬年珍珠的產業化發展路徑。“我要讓萬年的珍珠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國際舞臺上!”汪園紅說。
王美華正在借鑒國外日用品上的珍珠點綴設計理念創造新產品。她說:“珍珠本就有艱難困苦孕育璀璨的美好寓意,這使原本平淡無奇的商品頓時增色不少。”
“我們過去太千篇一律了,珍珠銷售的柜臺上幾乎都是一串串大同小異的珍珠項鏈。”王美華說,要讓珍珠進入年輕人的愿望清單。現在,“80后”、“90后”對文化的多元認識和創意生活元素的展示,給我們創新珍珠市場需求提供了不少有趣的想法。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將綠色生態的育珠新方法推廣到珍珠生產加工中,進一步提升淡水珍珠的品質。”王美華告訴記者,萬年正在試驗全新的淡水珍珠“室內培育”模式。說到未來,她充滿了期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