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8-06-08 08:58:06
圖為整裝待發的“天鯤”號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8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將駛離位于江蘇啟東的船廠碼頭,經由長江口北角開往浙江花鳥山海域進行為期3天的海試。這意味著,它距離成為真正的疏浚利器僅有一步之遙。
圖為“天鯤”號吊裝鋼樁(“天航局”供圖)
中國交建所屬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航局”)于2015年啟動“天鯤”號的建造工作。歷時數載鑄造出國內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該船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可挖巖石,35米的最大挖掘深度位居世界前列、亞洲第一。
離港后的“天鯤”號將首次迎來大考,接受來自海洋環境的多項考驗。監造組組長王健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船舶的許多缺陷、隱患都需要通過試航發現和解決,此次海試不僅要測試“天鯤”號的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另外,由于首航將面臨許多未知困難,做好試航時的安全工作以及對緊急情況的處理也是極大考驗。
圖為“天鯤”號監造組組長王健接受媒體采訪
親手將“天鯤”號從圖紙變成重器,談起首次海試,王健坦言“多少有點忐忑不安”。他說,這畢竟是“上戰場”,不是“上舞臺”。不過基于各項工作都穩扎穩打,他表示對“天鯤”號有信心。這并非盲目樂觀,自2017年11月3日在江蘇啟東順利下水以來,“天鯤”號歷時7個月先后完成全船液壓管系安裝、構建分布全船電力系統、氣動減震系統安裝調試以及船舶傾斜試驗等工作,為此次海試做足準備。
圖為“天鯤”號工作人員進行最后調試
《環球時報》記者7日登上整裝待發的“天鯤”號,看到設備正隆隆運轉,幾十噸的重型吊車反復運行,工作人員緊鑼密鼓地進行最后調試,顧不上多說幾句。記者隨機詢問的幾名工作人員都說,期待“天鯤”號首秀。
此前由“天航局”出資建造的挖泥船明星“天鯨”號于2010年投產后,陸續在廈門、防城港、東莞等各大港口建設中發揮出卓越的疏浚吹填能力。監造組船體工程師孔凡震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天鯤”號建造過程中吸收“天鯨”號優良性能的同時,不斷優化工藝,使其在惡劣條件下的施工性能、防抗風浪等級、挖巖能力、快速成島能力等方面屢次創新突破。
那么,我國絞吸船建造技術在世界范圍處于什么位置?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王健直言:“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在荷蘭、比利時之后排名世界第三。”“天鯤”號的成功研制,實現了我國對重型自航絞吸船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核心技術的掌握。回首過去,我國的疏浚裝備先后走過整船進口、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等階段的曲折道路,還一度向日本偷師。“我們早在本世紀初期就已將日本遠遠甩在身后。”王健說。
圖為“天鯤”號工作人員進行最后調試
據悉,“天鯤”號計劃于11日前結束試航,并于當天19時前返航至船廠碼頭。針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孔凡震介紹說,首先要解決試航期間暴露的問題,進行航行試驗意見整改,并繼續進行疏浚設備的調試。“天鯤”號計劃于2018年7月30日投產服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