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6-10 10:24:06
新華社坎帕拉6月10日電 通訊:“帶不走”的中文教師隊伍
新華社記者張改萍
“請問,您是我們學院的老師嗎?”
“是,我是語言學院的老師。”
“您貴姓?”
“我姓張。”
“我們認識一下,這是我的名片。”
……
在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教學點魯揚子中學,學員們正在講臺上模擬角色朗讀課文。
今年3月起,來自烏干達全國各地中學的35名青年教師來到魯楊子中學,進行為期9個月的封閉式集中培訓。到年底培訓結束后,他們就可以回各自學校做中文教師了。這一采用全新教學模式的“烏干達當地教師孵化項目”,未來將給烏干達留下一支“帶不走”的中文教師隊伍。
23歲的學員希爾達是首都坎帕拉以北40公里恩杰杰高中的英語老師。“當學校公布中文培訓教師選拔的通知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希爾達說:“學好中文可以讓我在工作中更有競爭力。”
學員賈斯特斯來自坎帕拉以東400多公里的卡巴萊三一中學,是一名斯瓦希里語教師。“中文難學的是漢字書寫、聲調以及量詞的使用。在掌握一些規律后,我發現中文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課余時間,這些未來的中文教師喜歡上了打乒乓球。由最初班上只有一名學員會打乒乓球,發展到現在有二十幾名學員會打乒乓球了。
阿蘭在了解乒乓球比賽規則和練習打球后,覺得乒乓精神和中國人永不言敗的精神很像。“中國人對未來抱有信心和希望,不到最后一刻,絕不驕傲自滿、掉以輕心,也不輕言放棄。”
來自浙江師范大學的錢明敏是中文培訓班的一名教師,主要教授中文語法和詞匯。
她介紹說,授課第一個月時,上下午都安排了課程,后來發現這種“填鴨式”授課方式許多學員消化不了。“為此,我們經過和國內中文教學專家討論,決定采用‘知識內化’教學模式,將下午三點半后的教學調整為課后輔導,指導學員作業和回答他們感興趣的問題。”
據了解,“烏干達當地教師孵化項目”最初由烏干達教育部提出申請,中國漢辦和烏干達教育部合作設立,旨在創新本土中文教師培訓方式,分三期進行。每期分四階段授課和考核,第一、二階段安排了中文綜合、聽力、口語、書寫課程以及中華歷史文化和國情知識的介紹,第三階段后增加中文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學法等內容,最終讓學員通過中文水平四級考試。三期培訓結束后,受訓總人數預計達到100人。
麥大孔院中方院長洪永紅介紹說,每年漢辦派往麥大孔院20名左右中文教師,加上當地一名本土中文教師,僅靠這20多名教師,在烏全國開展中文教學遠遠不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洪永紅說:“這種項目孵化型培訓創新模式加大了對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力度,可有效彌補中文教師缺乏的短板,亦可帶出一支永遠扎根當地的師資隊伍。”
“學員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非常刻苦,許多人早晨6點起床后就開始自習,晚上10點下課后仍然在教室堅持學習。”錢明敏說。
目前,培養本土中文教師是孔子學院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此成規模集中封閉式培訓本土中文教師的麥大孔院,是第一個進行海外試點的孔子學院。
“在本土教師培養孵化行動中,通過強化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提高當地教師的中文語言和教學能力,爭取把他們培養成穩定的中文師資力量,從而幫助更多烏干達人學習中國語言、體驗中國文化。”洪永紅說。
麥大孔院烏方院長奧斯瓦爾德·恩多萊里爾表示,麥大孔院已與烏干達國家課程發展中心建立伙伴關系,在烏干達中學推廣中文教學。“‘烏干達當地教師孵化項目’完成后,將在100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
“這里的每一名本土教師都是中文在烏干達傳播的‘星星之火’,是中文教育在烏干達發展的最堅固的基石。”烏干達國家課程開發中心主任格蕾絲·巴谷瑪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