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6-12 09:37:06
我國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然而,近日發布的《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各省區市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僅為63.71,雖較往年有進步,但與其他海洋強國相比,我國仍然存在公眾海洋觀念落后、海洋知識匱乏等諸多問題,這已成為海洋強國建設和海洋事業發展的短板之一。
我國國民海洋意識穩步增強但仍處淺層次
近年來,有關海洋權益和領土爭端的事件一經報道,便立即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這正是國民海洋意識的一種反映。
海洋意識是指人類在與海洋構成的生態環境中,對本身的生存和發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徑的認識,在具體指標上,主要包括海洋自然意識、海洋經濟意識、海洋文化意識和海洋政治意識。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意識是國家海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洋強國建設的基礎。
為此,受自然資源部委托,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圍繞我國31個省區市開展調研,以期全面、客觀反映出我國國民海洋意識的現狀。《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國民海洋意識指數在各省區市的平均分為63.71,相較于2016年的平均分60.02有明顯提升,同時,指數得分在60分以上的省份數量從10個大幅上升至24個,近8成省份達到“及格線”以上。
“即使是得分最低的也超過了56分,較2016年的53.06分有明顯提升,因此,在海洋意識指數得分上的這種普遍提升,表明我國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工作在近年來成果顯著,國民海洋意識在穩步增強。”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繼民說。
同時《報告》顯示,近年來,總體上我國國民的海洋政治意識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大大高于海洋自然意識、海洋經濟意識和海洋文化意識。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胡波分析:“雖然海洋政治意識較其他指標突出,但需要指出的是,整體上,我國國民海洋政治意識多是知識性意識或者淺層次的意識,大多國民缺乏海洋政治實踐。這種意識仍不夠穩固,需進一步加強。”
同時,胡波強調:“中國有著數千年農耕文明的傳統,重陸輕海的觀念較深,與西方海洋強國以海洋文明為底蘊的民族文化相比,國民海洋意識的差距還是頗為明顯的。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國民海洋意識的總體得分仍不高,國民海洋意識現狀還遠遠不能與我國蓬勃發展的海洋實踐相匹配,這成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中的一大短板。”
海洋意識區域不平衡現象明顯
在海洋意識的省份對比方面,2017年北京蟬聯第一,得分遠高于其他省份。上海、海南、天津、浙江緊跟其后,位列第二到第五位。而從具體城市來看,在沿海城市中,上海、青島、天津、廈門和大連的海洋意識得分位居前五。
“從海洋意識強弱的區域分布來看,我國國民海洋意識依然保持從沿海向內陸依次遞減的趨勢,與2016年保持一致。”王繼民分析,《報告》顯示,離海洋越近,民眾的海洋意識越強烈;離海洋越遠,民眾的海洋意識越薄弱。“北京雖不沿海,但其科教資源集中,民眾整體文化素質較高,海洋宣教工作效果好,因此其海洋意識顯得格外強烈。”王繼民說。
此外,也有個別省份不同尋常,如陜西,雖遠離海洋,但位居第9名,較去年上升5個排名,說明其海洋意識宣教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而沿海的河北、遼寧和廣西卻分別位列19位、13位和18位,居于陜西、重慶、湖北之后。“這可以看出,以上地區雖處沿海,但海洋經濟、海洋文化等發展不足,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工作有待加強。”胡波說。
在海洋意識的具體內容上,各地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天津海洋經濟發達,在“海洋產業”意識上位列第一;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在“非物質消費”“生態破壞與保護”意識指標上排名第一;上海民眾的海洋政治意識較強,在“國家管轄海域”意識方面位列第一;山東擁有強大的海洋教育和科研優勢,因此,在問卷調查中山東高中生海洋意識排名位列全國第一;廣東民眾最關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問題;寧夏民眾則對“沿海旅游”的意識較為強烈。
王繼民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區雖然整體海洋意識落后,但在調查中,西部地區民眾對于海洋意識的網絡搜索得分相對突出,超過了中部地區,說明西部地區民眾對海洋信息的需求較為強烈。“總體來看,我國國民海洋意識仍有巨大的提升潛力。”
提升海洋意識宣教力度勢在必行
“意識源于實踐,也可以指導實踐。”王繼民認為,中國是一個大陸意識占主導地位的國家,我們的海洋實踐主要在改革開放以后,目前的海洋意識發展還遠遠跟不上海洋強國建設的需要,因此,深入推動海洋文化、海洋教育發展,繁榮海洋經濟,提升國民海洋意識勢在必行。
對此,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啟于歷史悠久的耕海牧漁和揚帆遠航,承于近代艱苦卓絕的海洋開發實踐,也必然興于中國特色海洋強國建設進程中。因此,提升海洋意識重點要樹立陸海統籌的海洋國土意識、依海富國的海洋經濟意識、與海為善的海洋環保意識、守海有責的海洋權益意識和和諧包容的海洋合作意識。
“要提升以上意識,就要總結各地成功經驗,形成更豐富、更高效的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工具箱’。”王繼民建議,從宏觀上,可采用分層突破的策略,為處于不同梯隊的地區規劃不同的中長期海洋意識宣教發展模式,并將海洋意識建設工作與國家、區域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等相結合,或可在協同聯動中取得乘法效應。
此外,胡波認為,在海洋意識的諸類意識中,海洋政治意識具有核心和提綱挈領的地位,是最高層次的海洋意識。但目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相關海洋問題的介紹仍存在描述不全面的情況,部分媒體從業人員也缺乏基本的國際政治和海洋法常識,常出現片面、不準確的表述,不利于培育健康的海洋政治意識。因此,胡波建議,國家涉海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海洋宣傳教育的指導,強化相關表述的嚴謹性、準確性和客觀性。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與民眾的互動,擴大民眾對海洋政治的了解,同時鼓勵媒體積極適應自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創新海洋意識培育路徑。
(本報記者 楊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