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07-06 11:42:07
今日社評
取消“社保集中認證”體現民生溫度
隨著互聯網絡和即時通訊的發展,有關部門完全有條件提供“更優選項”,比如通過遠程視頻進行人臉識別,通過部門之間數據共享比對、核實相關信息。“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是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的必然要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針對近期存在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工作不夠人性化的問題,人社部將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員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通過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與遠程認證服務相結合的認證服務模式,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相關報道見A9版)
一直以來,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簡稱“社保集中認證”)類似“年審”,退休人員每年要到社保部門去“認證”,證明自己還活著,這樣才能領取養老金。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防止老人去世后子女繼續冒領養老金,在現實中也確實出現過類似案例,嚴重危害了社保基金安全,但不可否認,社保集中認證在客觀上也給退休人員帶來諸多不便。
不少退休人員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有的還長年臥病在床,到社保部門奔波一趟非常艱難。同時,不少退休人員并不在參保地生活,而是隨子女在外地居住,每年專程往返一趟辦理認證,費時又費力。今年4月25日,湖北省紅安縣一位90歲的老人,由55歲的女兒開車帶著從武漢趕到紅安縣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福利管理局,再被抬上三樓進行社保認證,這一事件經報道后,再次引發人們對于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的質疑。
實質正義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標,程序正義是公共政策目標實現的手段,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都不可偏廢。防范冒領風險,保障基金安全固然是必要的,但在具體操作中也要講求方式方法。從行政倫理上講,作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有關部門有責任對參保人員的個人信息進行調查核實,而不應由老人更多承擔自我舉證的義務。
過去,在缺乏其他認證手段的情況下,參保人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不失為一種“次優選擇”。如今,隨著互聯網絡和即時通訊的發展,有關部門完全有條件提供“更優選項”,比如通過遠程視頻進行人臉識別,讓老人省去奔波之苦。同時,相關部門之間如果進行充分的資源共享,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比對,更能實現“寓認證于無形”。
據報道,今年6月1日起,四川省全面利用醫保數據開展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凡在四川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其住院就醫的有效信息經社保認證系統篩查比對確認后,一律視同已通過當年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也就是說,老人只要在醫院住院,一年內就不需要重復進行社保認證,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此外,一些地方建立了社保部門和民政部門的系統對接,民政部門如果錄入了某人死亡的信息,社保部門就會第一時間知曉,停止這名參保人員的社保待遇,從而堵塞冒領漏洞。這些地方初步探索的積極經驗表明,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和部門信息共享實現“寓認證于無形”,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構建更具人性化的認證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是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的必然要求,體現了滿滿的政策善意和民生溫度。當然,在強化便民服務的同時,也要做到“開前門,關后門”,加強風險防控。對于冒領行為一經發現,應當依法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追回非法所得,并將其納入失信黑名單,從而提高弄虛作假的違法成本。
本報特約評論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