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8-31 17:09:08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魏夢佳、樊攀、龐元元)在北京理工大學的留學生公寓里,20歲的埃及留學生諾萊丁正在熟練烹飪一道他最拿手的中國菜——紅燒茄子。不一會兒,房間里就菜香四溢。
“剛來中國時,吃飯還不太適應,后來慢慢喜歡上中國菜,也開始學做。我最喜歡吃紅燒牛肉面和蘭州拉面。”這個俊秀又有些靦腆的小伙子說。
諾萊丁來自埃及的亞歷山大,父親在埃及的中國公司工作多年,對中國很了解,平時最喜歡喝茉莉花茶。談起來華留學的原因,諾萊丁說:“父親覺得中國是很特別的地方,人民勤勞、友好,國家發展速度快,就鼓勵我來中國學習。”
然而,更吸引諾萊丁的是中國蓬勃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及產業。這個從小就癡迷計算機編程的男孩,2015年完成了一項自己的網絡安全項目并獲得專利。
埃及留學生諾萊丁在北京理工大學校園里。
“中國在計算機方面發展很快,我希望能在這里學習并找到創業發展的機會。”去年8月,他來到了北京理工大學,努力學習中文,今年9月將到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讀。
學習之余,諾萊丁還喜歡去老舍茶館喝茶,尤其愛聽京劇。京劇精致華麗的服飾和獨特的唱腔都讓他感到“神秘”,“我從沒聽過這種樂曲,像林中鳥兒的一樣動聽,每一個表情和動作都牽動著我的視線”。
“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讓我在北京的生活更加有趣。”他說,“我恨不得想每時每刻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努力感受這個國家、這個城市的無窮魅力。”
另一位來自貝寧的23歲小伙兒萊昂則酷愛漢語。他2014年進入貝寧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孔子學院學漢語,2017年以來一直在北京語言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
幾年來,萊昂參加了中國主辦的很多漢語比賽,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去年,他在第16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獲得非洲賽區二等獎,最終在總決賽中成功進入十五強。
貝寧留學生萊昂在北京語言大學的學生宿舍。
“學漢語是因為我很想了解中國。”萊昂說,小時候在父母影響下,他看了很多中國的武俠電影和電視劇,包括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電影,讓他印象深刻。“那時就覺得,中國功夫很神秘,想去了解。父親說要了解一個國家,首先要學語言文字。”
就這樣,他開始學漢語,中文也說得越來越好。對于未來,萊昂希望,能繼續在中國攻讀博士學位,“我想將來做一名漢語教師,把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帶回貝寧”。
跟諾萊丁一樣,21歲的女孩懿虹也來北京理工大學學習計算機。懿虹的父親是烏干達人,母親是湖北武漢人,他們對中國的感情深深影響到懿虹。
“我有一半血統是中國人,所以跟中國很親近。”懿虹最美好的記憶就是,每兩三年,母親就會帶著她回到湖北,看神農架、游三峽。印象最深的還有過春節,一大家子人很熱鬧,做一桌子菜,“我最喜歡的是排骨藕湯、武昌魚和豆皮”。
烏干達留學生懿虹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教室里。
騎著小黃車在校園穿梭,到北京胡同逛逛;不帶錢包,全用微信刷碼買東西;打開百度地圖尋找北京好玩的地方……現在,懿虹漸漸適應了在中國的便捷生活。
而最讓她開心的是,學校每學期都為留學生開設兩門功夫選修課。懿虹報了名,跟專業的武術運動員學起了太極拳。今年5月,她還代表學校參加了在江蘇舉行的“絲路漢風”國際武術大賽,獲得了太極拳項目的一等獎。
“中國功夫很出名,我外公就會太極拳,我現在每周都練。太極拳可以幫助人在不同情況下保持平衡和平靜,練后感覺很舒服、很輕松。”她邊說邊比劃著太極拳的動作。
懿虹說,希望學成后能在北京的互聯網公司工作或回烏干達創業。“中國新技術發達,而烏干達在這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空間。我希望把在中國學到的計算機技術帶回國,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洲學生來到中國留學。他們努力成長,綻放青春,成為中非友好的見證,而中國也成為許多人難以忘懷的“第二故鄉”。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這個地方了。”在綠樹成蔭的校園,諾萊丁說,“中國給我了太多驚喜和感動,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希望我可以離中國近一點,再近一點。”(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魏夢佳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