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9-30 05:27:09
營造農村清朗消費市場環境(話說新農村)
激活農村消費,要靠常態化機制凈化市場,引導健康消費需求,提升農民消費上的獲得感
擴大消費,最大的潛力在農村。數據顯示,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今年上半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5%,增速高出城鎮1.3個百分點。
消費紅火背后,問題不容忽視。在西部某縣一個貧困村走訪,全村只有一家便利店,走進店里,一些商品似曾相識,“金龍魚”標成“金龍油”,“旺仔”成了“旺奶”,“山寨”商品不少。這些年來,類似現象頻頻曝出,一些農村假劣商品傍名牌,名稱相近、包裝相似、以假亂真,令人防不勝防。西部某市發布的一項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農村商超假貨問題嚴重,有66%的用戶在鄉鎮線下超市買過假貨,其中食品占一半以上。有關部門整治農村市場,年年喊打,為何“李鬼”仍屢打不絕?
與城市市場不同,農民維權意識相對不強,再加上不少農村位置偏遠,處于監管力量夠不著的盲區,讓假劣商品有了滋生土壤。
監管不到位,治標難治本。一個商品多頭管,有的部門管價格,有的管生產,有的管市場,職能交叉,年年打假,集中治理一陣風,假貨躲過風頭,又慢慢冒出來,剛打完舊假,新假又冒出來。
缺乏長效監管機制,農村市場難凈化,違法成本低,利益大,致使一些不法商販動起了“上山下鄉”的歪腦筋,一些農村地區成為“消廢市場”。
從溫飽到小康,廣大農民正邁向發展型消費。日前,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推動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目的是讓廣大農民“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讓農村消費真正旺起來。
激活農村消費,要靠常態化機制。一方面要深化改革,消除市場監管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弊端,因地制宜,健全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監督網絡,不斷壓縮農村制假、售假的空間。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打通監管“毛細血管”,決不允許假冒偽劣在農村滋生蔓延。嚴懲坑農才是護農,不論制假者藏得多隱蔽,都不應成為假劣商品滋生的理由,相關部門應明確職責,基層監管力量下沉,哪個環節出問題,就要追究責任,讓制假、售假者無處藏身。嚴把市場準入關,對生產經營者實行嚴格資格審查,把住市場流通關,讓產品來路正、去路清,從源頭、根子上想辦法,讓合法經銷者安心經營,讓農民買得放心。
激活農村消費,要引導健康消費需求。伴隨消費升級,許多農民不僅追求吃得飽、吃得好,還追求文化、健康等高質量生活,不能把農村市場跟“低質”“廉價”畫等號。這需要推動電子商務向廣大農村延伸覆蓋,暢通城鄉雙向聯動銷售渠道,促進線下產業發展平臺和線上電商交易平臺結合,支持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村市場拓展;推動具備條件的鄉鎮將商貿物流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產品加工等有機結合;健全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優化整合存量設施資源,有效降低農村流通成本。
為農村營造一個清朗、放心的市場環境,讓農民消費不揪心,農村消費才能越來越旺,才能提升農民消費的獲得感、幸福感。
趙永平
趙永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