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18-10-13 00:22:10
在“穩中有變”的背景下,中國改革發展的信心在哪里?國慶節上班第一天開始,新華社播發的這組重磅文章別有深意!
從10月8日至11日,新華社連續四天播發“當前中國改革發展系列述評”組稿,分為經濟篇、改革篇、民生篇和開放篇,用理性平和的語調闡釋中國改革發展的大邏輯,聚焦當下中國改革發展的難點問題,用數據和事實,告訴你中國改革發展能“變中取勝”的底氣所在。
信心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是建立在了解真相基礎上。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改革發展正是在風雨考驗中不斷壯大。今天,無論是外部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還是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和轉型升級之痛,都是中國改革發展路上經歷的挑戰和考驗,也一定會在改革發展中得到解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3億多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實現“變中取勝”。
今天,我們特地整理了這組文章,分享給大家,一起探尋中國改革發展的真實故事!
8日,恰逢寒露。在這樣一個天氣逐漸變涼的深秋觀察中國經濟形勢,格外有深意。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一些人對中國經濟走勢不乏擔憂和疑問;更甚者,有的人趁機彈起“看衰論”的調子……
如何看待經濟增長“穩中向好”與“穩中有變”?
如何看待投資增速下滑與精準發力?
如何看待外部影響與出口穩中向好?
如何看待消費總量增長與結構變化?
8日播發的經濟篇《“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是樂觀的”——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一》,針對人們對當前中國經濟走勢的關切,從全球發展視野角度、通過專業分析強調:盡管運行態勢有“變”,但“穩”字始終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主基調,中國經濟運行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前景樂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面對風云變幻的外部環境,中國正在行動,下半年從中央到部門召開的各種專題經濟會議更為密集,出招更為頻繁。
與經濟篇相配合,《新華時評:看經濟——穩得住,有信心》一文也聚焦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社會上出現了一些疑惑、憂慮,甚至唱衰的聲音。這篇文章說,就當前經濟形勢而言,我們穩得住,也有信心穩得住:40年改革開放打下的家底,日趨完備的產業體系,13億多人口的消費市場,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如同一系列正著、先手、妙手在紋枰上構建出好棋形,“穩得住”有壓艙石,“有信心”更有定盤星。
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始終牽動人心。
改革的最新進展令人關注——
今年以來,哪些被視為“大手筆”的改革正在破題?哪些要啃硬骨、涉險灘的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哪些事關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改革不斷釋放紅利?在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下,哪些改革仍然在壓力下堅定前行?
改革的解題密碼令人神往——
改革,還在路上。
相比改革之初的普遍受益,今天的改革面臨更多掣肘:要確保效率,也要維護公平;要鼓勵競爭,也要保障底線;要尊重差異,也要凝聚共識。
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戰,還有許多關隘需要從深處攻克。
新時代,不是緩改革,必須加快推進;不是小改革,必須全面深化;不是虛改革,必須啃硬骨頭;不是假改革,必須落地有聲。
難題還有很多,為什么中國改革的未來依然令人期待?改革將怎樣破解難題、釋放活力、造福人民?
點開改革篇《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二》,你將找到答案——
與改革篇相配合,《新華時評:改革,當有排除干擾的穿透力》一文指出,改革改變中國,改革為了人民,改革永不止步。進則成,退則敗。在這場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宏大、最能體現智慧光芒與膽識的艱難求索中,無論世界局勢如何跌宕起伏,國內形勢如何錯綜復雜,改革的浪潮,只會也只能--前進!前進!前進!進!
面對復雜局面,如何回應民生關切?面對生活的壓力,如何緩解民生焦慮?面對人民新期盼,如何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發展,民生為先。民生始終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新形勢下如何直面民生焦慮、回應民生期盼,正是民生篇所要回答的。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一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業態和企業面臨轉型甚至淘汰。同時,世界經濟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不可避免地給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民生保障的確面臨新挑戰。
面對穩中有變的環境,識大局,明大勢,保持定力,才不會迷失方向。既要正視成長的“煩惱”,更要保持發展的定力;既要直面前行的阻力,更要看到應對復雜形勢的實力;既要看到民生短板,更要認清發展的潛力。
堅持問題導向,解決民生痛點難點。沒有高質量發展,民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點擊民生篇《讓人民在改革發展中更有獲得感——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三》,一起走進中國民生答卷。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市場需求怎樣激發?新的增長點如何找尋?與民生篇相配合,《新華時評:從民生關切中找到民生動力》一文給出的答案就是:民生。從精準扶貧釋放的巨大消費潛力,到危房改造激發的市場新需求,再到養老、環保等產業的廣闊前景,都說明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13億多人的民生需求中。
開放,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有著深深的家國記憶。
歷經40年改革開放,當今中國已與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構成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開放改變中國、影響世界。
然而,在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更是被置于放大鏡下審視……
中國的開放是應對貿易摩擦的被迫之舉還是主動作為?
中國的開放是經濟威脅還是發展機遇?
中國是公平貿易的破壞者還是堅定維護者?
當前,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按照既定部署和節奏,堅定不移地推動擴大開放,跑出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加速度”,向世界展示信心和決心。
事實勝于雄辯。只要認清開放融通的歷史潮流,循著中國對外開放的軌跡,把握世界發展趨勢,人們就會發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開放的道路不會平坦,融入世界就要經得起風吹浪打。如今,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三分之一。中國的開放,不僅沒有對他國的經濟造成威脅,反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點擊開放篇《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四》,一起看經歷風雨后的中國,如何以更加成熟的姿態迎接任何挑戰。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與開放篇相配合,《新華時評:以擴大開放與世界同行》一文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邁向民族復興偉業堅定的自主選擇,不會因為任何外部雜音而改變。中國將按照既定部署和節奏,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推動全球化的過程中與世界上一切追求進步的國家實現共同發展,讓各國人民共享繁榮進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