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10-17 09:49:10
新華社鄭州10月6日電 題:“牛倌”趙昭:返鄉女大學生的山鄉牧歌
新華社記者 甘泉
扎著馬尾,不施粉黛,年輕的趙昭臉上顯露著新時代職業農民的自信與從容。曾經的女大學生,返鄉創業10年間,用火熱的青春在農村唱響一曲山鄉牧歌。
“沒技術,沒資金,當初只帶著一顆不怕輸的心就回鄉創業了。”趙昭談吐質樸,卻藏著一股韌勁兒。2008年,24歲的趙昭毅然放棄在鄭州的白領工作,選擇回到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太山廟鄉馮莊村創業。
村子里很多人不解,好不容易讀書飛出了大山,為啥又跑回窮山溝做“牛倌”呢?趙昭有自己的想法。在外面工作后每次回家都發現,曾經有著美好記憶的農村日漸衰敗,她就想能為家鄉做點什么。其中,家鄉南陽的黃牛享譽全球,但是市面上的肉制品較少。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她認定,和價格昂貴的神戶黑牛處在相同緯度帶上的南陽黃牛,前途光明。
建牛舍、購牛犢,一開始趙昭養了四五十頭牛。沒有飼養經驗的她買來大量與養牛有關的書籍,夜以繼日“加油充電”。不了解養殖和疾病防治知識,她向當地養殖戶討教、在網絡上與專家遠程交流。幾十頭牛一天要消耗千余斤飼料,飼料從卸車、運到牛棚,趙昭和雇來的人一起肩扛背馱。
馮莊村有養牛的傳統,村里散養戶養的牛病了,趙昭把藥免費送給村民。她還將自己請專家為南陽黃牛研配的飼料以成本價提供給村民。隨著飼養場慢慢步入正軌,2015年,趙昭成立雅民農牧有限公司,通過金融、產業幫扶,先后帶動200多戶村民致富,一些有技術能力的貧困戶一年能賺2萬多元。
歷經疫病、市場的風風雨雨,趙昭的飼養場規模不斷擴大,如今發展了母牛繁育和肥牛飼養基地,年出欄1500頭肉牛,年產值4000多萬元。她還流轉、托管周邊3000多畝土地,發展循環農業。一頭成年牛每天產生糞便約20公斤,日積月累便會造成污染。趙昭就利用牛糞和秸稈混合產生的草腐菌種植雙孢菇,僅此一項每年增收30多萬元。
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從創立公司到帶富鄉親,趙昭也一路成長,并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她說自己還有一個愿望:“過去人們對農民的印象停留在‘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卻是越來越多‘手握方向盤,查看儀表盤,北斗開天眼,農機越云端’的新型職業農民。”趙昭說:“我想轉變人們對三農的刻板印象。農業做好了前途光明,農村回來了大有可為,農民有理由充滿自信。”
如今,趙昭帶領的30多人創業團隊里,返鄉創業者占三分之一,35歲以下的青年人占三分之一。南召縣的青山秀水間,這曲山鄉牧歌已從一個人的獨唱變為一群年輕人的合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