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2018-10-24 07:47:10
出租車投訴率驟增值得深省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今年9月全國12358價格監管報告,多地整頓出租車、網約車市場效果初顯,網約車舉報受理量穩中有降。9月,平臺共受理出租車、網約車舉報2713件,其中出租車類2539件,同比上升38.2%,環比上升2.1%,網約車類174件,同比上升255%,環比下降16.3%(10月22日《經濟日報》)。
這是一組叫人略感尷尬而值得深省的數據。出租車、網約車舉報總量均在上升,但是,各自的占比和增速卻有天壤之別。這個差別,叫人聯想起中秋節前,最高法在官網發布的網約車與出租車犯罪情況統計,數據顯示,傳統出租車司機萬人案發率為0.627,而網約車的萬人案發率僅為0.048,出租車犯罪率是網約車的13倍左右。當然,憑借抽象數據妄言誰比誰安全,注定要被個案所打臉;不過,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這組最新數據,提醒一個常識:“美好出行”,別偷換概念成網約車一家的事情,社會共治才是構建良性競爭生態的前提。
換個不太文藝而更直白點的說法:即便是殺死網約車,也完成不了傳統出租車沉疴與積弊的救贖。
網約車兇案之后,反思的維度有很多。尤其是大家經歷了一個沒有順風車的小長假,一部分義憤填膺的聲音,已經從最初的“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到后來的“小拳拳捶你胸口”,再到黯然呼喚的“老鐵歸來”——大反轉的民意在輿情中發酵并發聲。只是,快刀斬亂麻的合規監管已經讓滴滴等網約車企業“瑟瑟發抖”。這里有兩個基本邏輯:第一,安全出行,人命關天,對互聯網企業進行規矩與紀律的考量,是契合企業社會責任的大勢所趨,放水養魚之后,誰也不能永遠繼續野蠻生長;第二,安全責任,當有邊界。這個邊界,適用于出租車和網約車等一切交通出行方式。不能說發生在車上的一切事件,就是車主的身份問題、職業問題、公司問題、時代問題,刑事案件與企業責任需要厘清各自的“地盤”。
出租車不是天使,網約車也不是壞蛋。服務于公共出行的交通方式,只要在市場與監管的眼皮子底下守法守規,就不該因為“主人”的歸屬而區別對待。滴滴升級了一鍵報警等功能、安全監管顧問委員會等亦在作為,而更多的網約車企業,也在監管與自省中進化到安全管理2.0的時代。這些變化,或許是投訴舉報量“穩中有降”的因由,也是市場對行業規制的進步。長遠而言,誰來執掌網約車行業的“大印”不重要,監管部門偏好哪種出行方式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消費者剛剛獲得用腳投票的權利,又再被“沒收回去”。
時下,不少地方的黑車又重現江湖了,一些大車站的出租車又暴脾氣上來了……“美好出行”的煩惱,也許還得靠市場求解。出租車投訴率驟增的最新數據,也許提醒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之眼要目光如炬,也要一視同仁。
鄧海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