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1-04 17:10:11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我國要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是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當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狀況如何?如何進一步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人民日報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成就與努力方向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事關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就教師隊伍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對尊師重教提出更高要求,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認識當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狀況、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校品質、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保障。
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面臨的問題
今天的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我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近1627萬人,分布在51萬多所學校和幼兒園,為2.7億在校生傳道授業,支撐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廣大教師無比關心、對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每年教師節都通過到學校視察、看望慰問教師、致祝賀信等方式,對全國教師表示親切問候,就教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親自推動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教師隊伍建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取得重大成就。
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完善。2012年,教育部分別制定加強中小學教師和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文件,構建了覆蓋大中小學教師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2018年制定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分類提出教師職業行為倡導標準和禁行底線。
教師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嚴控師范院校改制、摘帽,師范院校穩定在180所左右,其他參與教師教育的院校穩定在380所左右,教師教育專業點保持在5000個左右。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普遍建立。
教師國培體系建立健全。2012—2018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教師“國培計劃”專項經費超過137億元,培訓各級各類教師超過1200萬人次,有力帶動了各地5年一周期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明顯加強。通過實施“特崗計劃”,2012—2018年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萬名特崗教師,持續為鄉村教育輸入“新鮮血液”,優化了鄉村教師隊伍結構。2013年教育部啟動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到2018年已經安排專項經費153億元,覆蓋725個貧困縣,惠及130多萬名鄉村教師。
推進教師編制配備改革。國家統一了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實施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教師配備標準,傾斜支持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推進“縣管校聘”改革,通過定期交流、學區一體化管理、教師走教等方式,引導優秀校長教師向鄉村和薄弱學校流動。
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中小學設立正高級職稱,2016—2018年評審為中小學正高級職稱者達9000人。同時,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全面下放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
教師整體素質結構得到優化。據2017年統計,教師學歷層次得到提升,有93.7%的小學教師取得專科以上學歷,82.5%的初中教師取得本科以上學歷;年齡結構日趨優化,普通高校、中小學教師中45歲以下的分別占69.8%和70.5%;師生結構比例趨于合理,與2012年相比,小學生師比降低了0.59個百分點,初中生師比降低了1.18個百分點,高中生師比降低了1.82個百分點。
在看到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要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當前,教育工作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在需求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受城鎮化進程、全面二孩政策、高考改革等因素影響,教師隊伍在數量和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愈發突出。比如,教師隊伍配置在區域、校際還不平衡;教師培養還不充分、不完善;一些地方對教師關心不夠,重硬件輕軟件、重外延輕內涵的現象比較突出。我們既要看到成績,也要正視問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全方位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全國教育大會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系統部署。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進程中,我們要牢牢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基礎性工作,使教育改革發展更有活力,讓教育現代化動能更加強勁。當前,尤其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強黨的領導,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方向。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師工作各方面、各環節,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切實將廣大教師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上來,擔負起新時代教師的神圣使命。
突出第一標準,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廣大教師要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的要求,像春蠶吐絲那樣竭心力,像蠟炬成灰那樣發光熱,像和風細雨那樣潤心田,像孺子牛那樣做人梯。新時代,要更加突出師德師風建設,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全面強化師德教育,加快建設師德全員養成體系。
適應發展需求,推進教師教育振興。教師教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母機。新時代,要統籌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堅持師范院校的師范主業不動搖,加大對師范院校支持力度,鼓勵有基礎的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分類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持續為教育發展供給優秀師資。強化教師發展中心和教師培訓者隊伍建設,建立教師全員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改革實施“國培計劃”,大力開展混合式研修,組織高質量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
圍繞效能優化,推進教師管理改革。優化管理效能是增強教師隊伍發展活力的關鍵。新時代,要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穩步推進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打通教師職業上升通道。推進縣域內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促進師資均衡配置。健全聘用引進、考核評價、激勵約束等管理制度機制,吸引優秀人才從教,探索優勝劣汰機制。
拿出真招實招,保障教師待遇權益。根據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和中央相關文件要求,建立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科學調整教育支出結構,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確保國家各項惠師強師政策落地見效。對300萬鄉村教師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加大傾斜支持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條件。積極探索建立教師公共服務社會支持體系,完善教師從教保障激勵機制。
提高教師地位,營造尊師重教風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的思想是厚植尊師文化的源泉,良好家風中尊敬師長的禮教是尊師精神內化養成的土壤,醇厚校風中敬愛老師的規訓是尊師行為固化的結晶,社會氛圍中感念師恩的行動是禮敬教師的感召。要加強尊師宣傳,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避免“校鬧”。要共同唱響尊師風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使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按照教育現代化總體目標要求,到2022年,教師培養質量有較大提高,教師培訓效果明顯增強,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基本理順,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存在的問題深入開展研究,優化政策設計,推動基層探索,將國家政策化為操作方法,采取務實管用舉措破解制約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
(作者王定華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大力加強“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同志2017年6月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分析深度貧困地區時指出,“西藏和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云南怒江、甘肅臨夏等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貧困發生率普遍在20%左右。”這些地區簡稱“三區三州”。2016年底,“三區三州”總人口2580多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60多萬人,占比高達76%,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8萬多人,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最薄弱的地區。不久前,受有關部門委托,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課題組在“三區三州”開展調研,深入了解“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的進展和面臨的問題,探索研究教育最薄弱地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自然環境惡劣、多民族聚居、貧困高發、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三區三州”的突出特征。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的深入實施,“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2017年,“三區三州”有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約1.6萬所,在校生568.52萬人,專任教師32.58萬人。“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培養補充渠道進一步拓寬。2017年底,“三區三州”學前教育專任教師達到4.83萬人,較2012年增加了2.97倍。四川省從2012年以來,僅通過“特崗計劃”就為藏彝區補充7000余名急需學科教師,專任教師比2012年凈增1.4萬名。甘肅臨夏州2017年自主招聘緊缺學科教師321名。二是教師能力素質大幅提升。“三區三州”學前、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6.16%,較2012年增長5.48個百分點。四川涼山州每年培訓教師達1萬余人次。云南怒江州2017年共培訓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近9000人次。三是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比如,青海取消鄉村學校中級高級崗位設置比例以及對鄉村教師外語、計算機和論文的剛性要求,實現即評即聘,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甘肅甘南州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建立了縣域內教師流動、校長交流機制。
“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經驗。“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主要經驗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形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思想共識。在中央政策推動下,“三區三州”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教師隊伍建設在教育精準扶貧和教育事業長遠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形成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思想共識,將教師隊伍建設優先納入議事日程。二是中央統籌安排,八方合力支援。“三區三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財政自給能力非常有限,財政支出很大程度上來自中央轉移支付。中央強有力的轉移支付是“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根本支撐。同時,在中央號召下,東部發達地區高校、中小學和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等積極援助“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逐漸形成八方合力支援的燎原之勢。目前,有14個省份、136個縣、37個國家部委、30多家國企以及大批高校和企事業單位以多種形式支援“三區三州”教育發展。三是著力夯實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基礎。面對極端復雜和繁重的教師隊伍建設任務,“三區三州”各地依據中央政策推出一系列舉措,形成較為完備的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各類制度定位準確、方向明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為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加強“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調研可以發現,當前“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建設也面臨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一是教育普及率快速提高導致師資依然緊缺。二是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學科結構不夠合理。三是由于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比較困難。四是“三區三州”各級地方政府財政自給能力較弱,高度依賴特殊支持政策,給教師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加強教師編制配備傾斜和政府購買崗位力度。充分考慮民族地區特殊情況、教育脫貧攻堅、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因素,加大跨區域、跨行業的編制調整力度,向“三區三州”教師隊伍傾斜。同時,加大政府購買教師崗位力度,并建立質量保障體系。二是特殊困難地區可以取消職稱崗位比例限制,提高教師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在“三區三州”鄉以下地區可以取消職稱崗位比例限制,教師在任職年限、學歷、教學業績等指標方面達到基本標準即可評聘相應崗位。加強教師培訓需求診斷,優化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三是核定教師周轉房造價時考慮高原高寒地區成本高的特殊性。“三區三州”自然環境特殊,高原、山地等特殊地理條件使得工程建設成本相對于平原地區高出很多,許多地方建筑材料需要人背馬馱、二次搬運,建設場地還需要挖山平整和邊坡治理、擋墻支護等。因此,在教師周轉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設計、經費預算中應特別關注高原、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問題。四是為高原高寒地區教師提供醫療支持。在高原地區長期工作的教師容易患高原性疾病。解決這一問題,迫切需要為高原高寒地區教師提供必要的醫療保障。
(作者李廷洲、郅庭瑾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
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
我國有近1627萬專任教師,他們躬耕于51萬多所學校和幼兒園,支撐起擁有2.7億在校學生的世界上最龐大最復雜的教育體系,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這支宏大的教師隊伍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中青年教師是這支隊伍的主體,年輕是其顯著特征。根據2017年的統計,普通高校、中小學教師中45歲以下的教師分別占69.8%和70.5%。當前,這支年輕的教師隊伍正處在職業發展的關鍵期。抓住職業發展關鍵期,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是我國教育的希望所在。抓好這個職業發展關鍵期,就要堅持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
師德,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古之師,把傳道放在首位。今之師,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從肩負的使命、崗位的職責出發看待教師隊伍的師德和素養。在學生眼里,教師的言和行都是可以學習的,所謂“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習近平同志一再要求教師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師德高尚。師德高尚的基礎是對學生有仁愛之心,沒有一顆仁愛之心,就不可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不可能成為好老師。正因為如此,師德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恒久動力。每個教師都要從擔任教師的第一天起自覺錘煉、身體力行,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在職業發展關鍵期更要“正冠系扣”、培育品格、提高修養,自覺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師能,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基本要素。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勝任工作的必要條件。現在,教師隊伍執教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教學內容偏舊、教學方法偏死成為頑瘴痼疾;教師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教學基本能力有待提高。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學習的內容大大豐富,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校教育跟不上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步伐,等等。但教師隊伍自身的弱點是主要原因,比如,由于相對年輕,知識儲備、實踐經驗、社會經驗不足,與發展高質量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抓住教師職業發展關鍵期,著力提高教師執教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提高師能,需要多措并舉。當前,最重要最有效的是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培訓。這種培訓,應當貫穿教師職業發展全過程,在教師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開展與之相適應的培訓;應當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特別是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應當針對教師能力的“短板”,滿足教師進步的需要。
師德與師能必須齊抓共進。只抓師能提高,忽視師德建設,教師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只講師德建設,不抓師能提高,教師就不能適應科技進步的大潮和教育現代化的大勢。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大凡都是師德高尚、師能高強的老師。只有堅持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才能培養更多的好老師。
強調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是對教師的一種嚴格要求。這種嚴格要求源于教師職業的特殊重要地位。教師承擔著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教師職業具有很強的社會公共屬性。同時要認識到,只有嚴愛相濟才能更好促進教師成長。因此,在對教師嚴格要求的同時,更要關心愛護教師。要按照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教師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解決起來難度不小,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使廣大教師更加敬業樂業,安心從教、熱心從教,為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而努力奉獻和奮斗。
(作者瞿振元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