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2018-11-12 23:38:11
【原標題】深圳:改革潮涌大灣區
文/本報記者 樊永強 程瑞
開闊的珠江口風平浪靜,浩渺的伶仃洋舟車縱橫。
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廣深港高鐵全線投入運營,愈發便捷、暢通的交通基礎設施,正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勃勃生機。
從“敢為天下先”到“讓世界刮目相看”,從“物暢其流”到“放眼全球”,從“改革開放試驗田”到“制度創新策源地”——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南粵海防建設的前線,以其“飛躍式發展”的滄桑巨變展現著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
10月27日,深圳羅湖口岸,旅客正在通過羅湖橋進入內地。(丁鵬 攝)
珠江兩岸,南海之濱,新一輪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大潮正在不斷噴涌。
改革前沿:
從“敢為天下先”到“讓世界刮目相看”
在深圳市委大院大門口,安放著一座青銅雕塑“拓荒牛”,成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的特區精神的象征。這座塑像的背后,也承載著共和國軍人曾經為深圳發展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
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肩負起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歷史重任。
深圳初創時期,一張白紙,基礎設施建設幾乎為零。1979年9月,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命令,解放軍基建工程兵近兩千人組成先遣團開赴深圳,拉開了基建工程兵建設深圳特區的帷幕。
“我是一天天看著深圳從一張一窮二白的草圖變成震撼世界的藍圖的。”65歲的攝影師周順斌曾經是基建工程兵先遣團的宣傳干事,他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那時的深圳蕭條落后,一眼望到頭,到處是荒草灘和魚塘,人們住的是茅草屋,走的是沙土路。”周順斌說,部隊進入深圳第一天,就在地上挖坑支鍋,露天燒飯;沒有水,就到很遠的地方去拉;沒有菜,就自己開荒播種;沒房子住,就用毛竹搭起竹棚,一住就是好幾年……
艱苦的條件下,年輕的共和國軍人如拓荒牛一樣,在貧瘠的大地上開墾出了“美麗的春天”。
從深圳第一棟高樓——深圳電子大廈開始,子弟兵建起了高層、超高層建筑上千棟;參加了福田中心區、深圳機場、鹽田港碼頭等眾多項目的施工;完成了北環大道、濱河大道和深圳體育場、人民醫院等基礎公共設施建設……
1983年9月,周順斌所在的基建工程兵部隊集體轉業,輸送到全市各單位的官兵就有8000多人,成為正處于起步階段的深圳特區各條戰線的骨干。
當時的深圳百業興旺,人潮涌動的創業大軍里也有不少退出現役的干部戰士。華為的任正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起步,一批批像子弟兵這樣的“拓荒牛”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漁村,開墾成了華南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最強的現代化大都市。從2008年開始,深圳市人均GDP就開始雄踞全國第一。
上世紀90年代初,在深圳一次高規格的干部會議上,市領導提出:再奮斗二十來年,深圳一定能趕上香港。在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個目標“遙不可及”。
2017年,深圳本地生產總值超過廣州晉級全國城市第四位,與香港GDP差距縮小到611億元,僅僅是深圳2017年GDP的2.72%。當年“夸下的海口”,如今已經咫尺在望!
開放熱土:
從“物暢其流”到“放眼全球”
201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深圳曾發起了“深圳十大觀念”的評選。排名第一的是早已響亮全國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對于深圳海關人來說,就是真實的日常寫照。
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時間廣場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金色標語詮釋著深圳奇跡的發展理念。(丁鵬 攝)
由于毗鄰港澳的天然優勢,深圳海關業務規模在全國位居前列:日均監管進出境人員65萬人次,一年監管約2.4億人次,占全國總量40%;日均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4萬輛(架艘)次,一年監管約1500萬輛(架艘)次,占全國總量43%;日均監管貨運量200萬噸,一年監管約7.6億噸,占全國總量18%……
作為“國門衛士”,另一項統計數據讓深圳海關人更加自豪:他們以不到全國緝私警察1/10的警力,査辦了全國海關1/4的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
旅檢與貨運監管是海關的兩大職責。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的羅湖海關,承擔著深圳關區每年30%以上旅檢業務量,擔負著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安全和維穩的重要職責。
日均監管進出境旅客20余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期日均可達40萬人次,如此巨大的過境客流,對緝私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安全和效率永遠是一對矛盾。”羅湖海關副關長楊曉燕是全國“海關榜樣”特別榮譽獎獲得者,她憑著“火眼金睛”查獲的走私違規案件創造了全國海關的紀錄。
在先進科技手段的輔助下,現在的深圳海關一線已全面開展進出境旅客“智慧旅檢”,實現了快速通關“零打擾”,旅客無需停留。
當年矗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巨型標語牌的蛇口工業區,如今已成為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的一部分,一旁的深圳西部港區承擔著深圳港作為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和大宗散貨中轉基地的重要角色。
地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蛇口海關,擁有自貿區、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灣保稅港區“三區疊加”的政策優勢,是深圳海關乃至全國海關試點自貿改革創新的前哨。
今年以來,深圳海關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依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保稅+”政策創新,在進出口物流鏈的關鍵節點上發力,努力打造基于MCC前海的“粵港澳大灣區新物流模式”,集中推出建設“海運國際中轉分撥集拼中心”“離港空運服務中心”“保稅+社區新零售”等三項改革創新舉措。
“建設‘海運國際中轉分撥集拼中心’直接對標的是迪拜標準和新加坡標準。”深圳海關黨委辦公室科長徐東向記者算了一筆賬:通過壓縮通關時間、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等措施,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整體物流成本“比以前降低了三分之一”。
2017年10月13日,廣東邊防總隊深圳支隊與香港水警、深圳漁政等部門在深圳大梅沙附近海域開展聯合演練。(資料圖片)
創新高地:
從“試驗田”到“制度創新策源地”
從理念到制度,從科技到管理,創新,已成為這座城市的靈魂。
從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成立等諸多“第一”,到近期的應屆畢業生落戶“秒批”、商事登記改革“三十證合一”、推進知識產權保護,深圳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佇立在海邊的“前海石”,見證了一張白紙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聳立的高樓大廈,綠樹成蔭的景觀帶,讓人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灘涂。
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6年時間吸引了17萬家企業來此駐扎,累計推出364項制度創新成果,并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在全國推廣。珠江入海口東岸這片僅僅只有15平方公里的開放熱土,正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者。
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這一天,國務院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前海成為“特區中的特區”。2014年12月,前海納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次年4月27日,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成立。
“從零起步到片區經濟總量上千億,前海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說,短短幾年時間,前海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片區經濟總量持續提升,制度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新城建設突飛猛進,深港合作成果豐碩,產業集聚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深圳乃至珠三角區域的核心引擎作用已初步顯現。
按照規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1/3空間面向港企出讓,目前已有匯豐集團、東亞銀行、港交所、周大福、新世界等一大批知名港企匯聚前海,截至今年9月,片區累計注冊港企已超過1萬家。
“前海的開發建設再次向世界證明中國改革開放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田夫說,“我們會把前海和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堅持下去并不斷完善、復制推廣,創造出新的更大奇跡。”(參與采寫記者:盧宣教、丁鵬、徐金忠)
刊于《參考消息》2018年11月9日第12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