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18-11-17 18:29:11
新華社福州11月17日電(記者顧錢江 賀飛 宓盈婷)一種名為菌草的神奇植物16日在APEC峰會前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露面。當天,在中國和巴新兩國領導人見證下,中國援巴新菌草旱稻技術項目協議當天正式簽署。
“通過菌草旱稻技術項目的實施,我們希望使巴新東高地省的農業生產力翻一番,貧困人口收入翻一番,并增加婦女和青年就業。”正在當地推廣該技術的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占熺說。32年前,他發明了以草代木栽培蘑菇的技術。這種草被命名為“菌草”。
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占熺在向記者介紹巨菌草的發達根系,根系發達的巨菌草可用于治沙、養畜、發電和新材料開發等。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林草”名揚,可持續發展中國方案
2015年的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在會上宣布,設立為期十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菌草成為該基金推進的重點項目之一。
中國菌草技術已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地20多年,福建專家教會當地部落種植高達數米、生長迅速的巨菌草,并作為原料培育食用或藥用真菌,或作為優質飼料來養牛羊。2017年,巨菌草在巴新創下每公頃年產鮮草854噸的世界紀錄。
在巴新,人們把菌草稱為“林草”,以表達對中國專家的感激。
菌草的發源地和全球技術中心,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園內,這里最顯眼的是一叢叢比人還高大的草,那是到訪的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和政要在此植下的“友誼草”。
目前,林占熺團隊已就菌草技術在國內外培訓了近7000名外國科技人員和官員學者,為8個國家培養了15名菌草專業的碩、博士留學生。
在菌草中心攻讀博士學位的理查德·揚基,是加納的大學教師,他最關注用菌草改善環境——加納有很多貧瘠土地,金礦開采也導致土地污染。回國后,他不僅要教學生用菌草養菇和治沙,還會同金礦公司及政府部門溝通,用菌草去治理土地。
“菌草讓我們兩個國家走得更近了。”他說。
這是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占熺(右一)在向非洲研究生介紹利用巨菌草碎渣來栽培菌菇的技術。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菌草”出世,反貧困綠色“奇兵”
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農村大量用樹木栽培香菇,引起林占熺的擔憂——以破壞森林和生態為代價養菇致富將不可持續。他努力探索“以草代木”養菇,成功后又根據菌草用途廣、生長快、產量高且根系發達的特點,用于治沙、養畜、發電和新材料開發等,形成了獨特的菌草技術和菌草產業鏈。
那些用來選育菌草的野草有六大特征:光合作用強,固氮能力強,根系發達,植株高大生長快,適應性強,利用價值高。目前,林占熺團隊已選育菌草45種,能生產55種食、藥用菌。
“農民種植菌草,既能帶動食用菌和藥用菌種植加工業,也可促進畜牧業和飼料業發展,還能保持水土進行環境治理。”林占熺說。
多年來,菌草幫助寧夏、新疆、貴州等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數以萬計的中國農民增加了收入,保護了森林,改善了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在黃河上中下游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地區的多個地點,科研人員用菌草進行生態治理取得積極成效。林占熺與多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已聯名建議,在黃河兩岸建設1000公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
2018年4月25日,林占熺(前排左一)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與當地農民一起慶祝旱稻豐產。(資料圖片 林占熺提供)
“魚漁”并授,對外援助新理念
短短20多年,菌草作為中國對外援助技術已傳播到105個國家,給非洲、亞洲和太平洋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帶來脫貧希望。
他的女兒和助手林冬梅指出,這些國家和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很相似,正處于從貧困到溫飽的階段,人民對食品有更高要求,畜牧業對飼草的需求大增,出現了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的矛盾。
“扶貧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短板。”林占熺說,“菌草提供了一個既促進經濟發展又不破壞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林占熺團隊在發展中國家推廣菌草時注重“五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簡便化、技術本土化、生產標準化、農戶組織化,短時期內就讓大量貧窮人口參與到生產中,進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他們在非洲推廣“10平方米菇場”,農戶用10平方米土地一年可產1.2噸鮮菇,種菇7天后就開始有收入。菌草項目服務“窮人中的窮人”,把農村缺乏土地資源、勞動力與知識技能的單親母親、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組織起來進行生產。
為幫當地接受蘑菇,中國技術人員會扎上圍裙當大廚,舉辦烹飪培訓班和展銷會,與當地人一起開發蘑菇食譜。
菌草作為飼草的用途受到很多非洲國家重視。馬達加斯加農業部引進中國菌草技術主要是為了增加優質飼料,以減少當地牛羊被盜現象,減少游牧部落與農耕部落的流血事件。
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園內,這里最顯眼的是一叢叢比人還高大的草,這是到訪的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和政要在此植下的“友誼草”。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巴新和非洲國家,林占熺團隊所有的菌草技術設計、生產和推廣模式都圍繞老百姓需求和現實情況來進行。若當地有迫切需求,他們常會做計劃之外的項目。
看到東高地省旱災導致嚴重的饑餓問題后,林占熺團隊1998年從國內引進旱稻,在東高地省繁育成功了“金山一號”多年生旱稻,結束了巴新不能自產稻谷的歷史。菌草和旱稻在東高地省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示范省建設中都是要角。
中國專家還培訓東高地省的中學生,讓他們也學會了種植旱稻和菌草。
“這是中國對外援助理念的重要體現——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林占熺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