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1-27 09:54:11
“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黃莊。”“方圓幾公里之內,匯聚了人大附、北大附、清華附、八一學校、101中學、中關村一二三小等各路名校,以及數不清的校外培訓機構。”近日,一篇自媒體文章,以海淀黃莊這個“學霸中心”為窗口,揭開了校外培訓虛火旺盛的一角,透射著家長群體的“劇場效應”,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更早前,一名5歲小朋友的簡歷,在網絡引發熱議。這份簡歷長達15頁,顯示小朋友具備1500字的識字量,年英文閱讀量超過500本,鋼琴、街舞、足球、圍棋、游泳樣樣皆會,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跡更是遍布國內外諸多城市。5歲小朋友的“華麗”履歷,讓不少網友驚呼“受到了打擊”,甚至有人感慨“好像這輩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了”。
一份簡歷,何以引發如此多關注?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它顛覆了人們對于一個5歲孩子的既有認知。在大多數人印象中,5歲正是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兒童急走追黃蝶”的天真爛漫、“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無憂無慮,大概最符合我們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想象。雖然時代的書頁翻轉,今天的孩子在教育上起步更早、壓力更大,對此我們都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但當一個5歲小朋友用一份厚厚的簡歷,展示他“不一般”的成長經歷,即便這份簡歷是為了進入“名校”的敲門磚,還是難免讓人心理上受到沖擊。
當然,對于這樣的教育,我們無法簡單地給予“好”或“不好”的評價,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興趣、稟賦都不盡相同,適合什么樣的教育也無法一概而論。正如網友的評論,亦是有贊有彈,有人認為這個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有人認為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而最終,好壞得失還是要看它是否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持久正向的影響。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能客觀冷靜地看待這一問題,尤其是對一些父母來說,“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會引發一些難以名狀的焦慮。有家長坦言,看到網上好的小孩簡歷,總忍不住要比較一番,如果比輸了,那就要加大“拼娃”的力度;有家長后悔,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玩的時候,別人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樂器、上識字班了,“以后只會被人甩得越來越遠”。從這個意義上說,“5歲小朋友簡歷”之所以引發持續討論,還在于它讓人聯想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象,如“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少兒編程班忽然火熱、低齡留學開始流行等。
在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為了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家長們的努力和焦慮可以理解并需要關注。不過,在社會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時,父母們如何擺正對待教育的態度,同樣至關重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的成長和樹木一樣,也有其自身規律。在符合孩子個性特征和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適度的興趣培養、潛能挖掘,并無不可。但拔苗種不出好莊稼,如果不顧實際一味加壓,讓孩子完成超越年齡的事情,那么我們一點一點加之于孩子的,可能不是錦繡上點綴的花朵,而是壓垮駱駝的稻草。近些年來,“三歲孩子練舞扭到腰”“九歲孩子壓力過大患上抑郁癥”等新聞不時見諸報端,令人警醒。超前教育、過度教育可能帶來一時的領先,但若傷害了孩子持續奔跑的能力,又怎能算得上“為之計深遠”?
教育有競爭,但不全是比賽,它更要教會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發展自我的能力。讓教育回歸本真,重視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律,是當前很多執著于“拼娃”卻“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補上的一課,也是以各種證書、特長來衡量孩子能力的教育者需要正視的命題。摒棄盲目從眾、攀比心理,真正引導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養成積極向上的性格、持續學習的能力、探索未知的興趣,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可能是更寶貴的財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