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11-27 22:23:11
云南西雙版納基諾山,草木蔥蘢、雨林茂密,氣候溫暖濕潤,我國最后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基諾族就生活在這片600多平方公里的山林中。
記者來到基諾山巴亞村巴亞新寨采訪時,整個寨子隨處可見騎著摩托車去割膠的村民。在一處空地上,幾名婦女一邊分揀茶葉,一邊聽著手機里播放的流行音樂。遠處山上有著大片橡膠樹和一些果樹。
基諾族婦女腰則家的兩層小洋樓里,液晶電視、洗衣機、電冰箱、電磁爐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屋外還停著摩托車和拖拉機。腰則的家里有一張拍攝于1984年的老照片,當年20歲的她和家人朋友在茅草房的火塘邊準備吃剛蒸好的米飯。當被問及如今她家在村里算不算富裕時,她連連擺手說:“我家也就是中等水平,算不上什么,現在村里很多人都買了小汽車,有些種橡膠和茶葉的大戶年收入都超過100萬元哩。”
如果在我國東部或沿海地區,這樣的生活并不稀奇。但如果了解到以下情況,人們不能不感嘆變化之大:上世紀90年代以前,村里還大都是茅草房,1995年以前人們照明都靠煤油燈,直到2000年前后才通了自來水。
巴亞新寨有100多戶人家,和其他基諾族寨子一樣,在新中國成立前還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生活。基諾族總人口僅有兩萬多人,1979年被確認為我國最后一個少數民族。
新中國成立后,基諾族群眾從原始部落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一夜之間”跨越了上千年的歷程。以后由于地處偏遠、社會發育相對滯后等原因,基諾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村民長期缺乏商品經濟意識。
已經退休的基諾山基諾族鄉原文化站站長資切說:“在基諾族的傳統觀念里,多余的東西應該送給沒有的人,或者以物易物。”村民“有肉同吃,有酒同喝”的觀念根深蒂固,誰家殺頭豬都是寨子里每戶平分。
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既有像深圳等令人矚目的開路先鋒,也有許多在邊疆民族地區默默發展的追趕者,在基諾族這樣的“直過民族”身上表現尤其明顯。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對人口較少民族給予大力扶持。2000年初,基諾山被列為國家民委、國家扶貧辦扶貧綜合開發項目,此后又被列入云南人口較少民族綜合扶貧開發、富民興邊等項目。如今基諾山的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地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生態文明、民族發展及社會事業蒸蒸日上。
據基諾山基諾族鄉鄉長白蘭介紹,現在茶葉、橡膠、砂仁、畜牧、旅游等產業已成為全鄉經濟的支柱,而且越做越大。2017年基諾山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萬多元,是1978年的100倍左右。
目前全鄉46個村民小組均已實現“五通”(通路、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網絡),并形成生態環境優美、群眾安居樂業的景象。全鄉九成以上的農戶搬進了新居;大多數村民有摩托車和拖拉機,很多人還買了汽車;一些基諾族群眾從過去的羞于經商到如今通過電商、微商把當地土特產賣到五湖四海,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全鄉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和鞏固率都達到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村民占99%以上;基諾族“大鼓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傳承……
漫步在基諾山巴飄村,很容易讓人忘記這里是距昆明600多公里的密林深處。別墅式的小洋樓鱗次櫛比,網購的微型無人機成了孩子們的玩具。村民賣茶已進入電子商務時代,不再背著現金存銀行,而是通過手機微信、支付寶做生意。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村民更加愛護生態環境,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陽光灑滿山野,茶園散發清香。大山深處,基諾族群眾正與兄弟民族一起奔向全面小康。
記者:藺以光 楊牧源
監制:馬寶軍 王璐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