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18-12-12 08:06:12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變遷】家庭賬本里的40年
“沒有想到,我記的家庭賬本成了改革開放的記錄冊。”
說這話的是一個叫張心俠的老人。今年89歲的他居住在濟南市市中區的臥龍社區,是一名離休干部。從1977年開始,他就記錄家庭收支賬目,這一記就是40多年。
在老人的收支賬目中,明確記載了他1977年全年工資是739元。今年,他的退休金達到了172250元,增長了230多倍。而他整個家庭的收入增長了136倍。
“從我40多年工資收入情況的變化,就可以窺見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張心俠說。
精打細算過日子
張心俠家中的書房,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兩柜子擺放整整齊齊的50余冊“家庭檔案”。里頭有照片、信件、證書、聘書,其中4本厚厚的“家庭收支賬目”是老人最珍視的。
賬目里詳細記載了老人一家,從1977年到現在40余年間的家庭收支情況。“有了這個記賬本,每到月底時,我就能夠清楚地看到,這個月收入了多少、開支了多少,若開支變了,是變在哪一項上。”
張心俠1949年考入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畢業后,先后在軍隊、地方醫院、計生系統任職。
之所以想到要記賬,他說,主要是因為當時日子過得緊巴,為了避免浪費和不必要的開銷,從1977年2月開始將每天的收支都記到本子上。
他的家庭賬本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家庭收入,包括自己的工資、愛人的工資、其他收入;另一部分是支出,包括購物、為子女花的錢、生活費、其他零星開支。
從家庭賬本可以看出,1976年,他家全年收入是2000元;1978年,全家收入為2128元;1980年,全家收入是3053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1980年以后,收入提高得更快更多了。
根據記賬單,以每5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每個階段漲幅都在50%以上,其中兩個階段漲幅達1.5倍以上。如今,他全家的收入比40年前增長了136倍。
居家電器見證生活變化
翻閱家庭賬本,張心俠一家的重要開支一目了然,改革開放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改變也清晰可見。
上世紀80年代,電器是居民家庭用品的大件。“那時,大部分家庭買一臺大件家用電器,要攢上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工資,而且還要有票證才能買得到。”張心俠說。
根據賬本的記錄,張心俠家的笫一臺黑白電視機是1980年3月購買的,第一臺電風扇是1980年6月買的,笫一臺彩色電視機是1985年10月買的,第一臺電冰箱是1987年2月買的,第一臺空調是1995年6月買的……
“3個孩子都是80年代前期和中期結婚的。孩子結婚是家庭開支的大項,每個孩子結婚花多少錢,在我們的生活賬中都有記錄。”老人說。
他記得,那臺黑白電視機的價格是518元,而當時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85元。也就是說,買這臺黑白電視機花了他半年的工資。
現在,老人每個月的退休金(包括各種補助)超過萬元,一天就有300多元,能買一臺電風扇,半個月的退休金就能買一臺大彩電。
即便是月收入5000元的普通城鎮職工,購置常用的電器也不算多大的事了。“從購買電器的變化,就能透視出,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變化是多么巨大。”張心俠感嘆道。
高質量生活成為當下的潮流
“以前,家庭主要圍繞著吃來安排開支。大家工資不高,食品、蔬菜、水果在市場上很少,吃飯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張心俠說。
恩格爾系數是國際上常用來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標,指的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通常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你掙的錢大多用到吃飯上去了,別的方面就沒有錢可花了,不就說明經濟收入有限嗎?”老人說,上個世紀60年代,他雖沒有記生活賬,但他清楚地記得,那時家里的收入主要用在一家人的吃飯上,恩格爾系數在80%左右。
后來,孩子們都陸續結婚獨立生活了,老母親也回老家居住。張心俠和妻子兩個人在吃上的花費,已經大大減少了。不過,恩格爾系數仍然在40%以上。“這說明改革開放初期,經濟收入雖然不斷增長,但生活水平提高還是比較緩慢的。”張心俠解釋。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他家的恩格爾系數降到10%左右,近幾年都在10%以下。
“可見吃飯早已不是主要問題了,健身、娛樂、旅游等高質量生活成為當下的潮流。這也充分說明現在家庭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張心俠笑著告訴記者。
叢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