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2-12 08:34:12
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4周年,累計調水222億立方米
北方40多個城市喝上南水(美麗中國·熱點)
制圖:張芳曼
核心閱讀
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4周年。工程啟動以來,南水成為北方40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益人口超1億。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南水更是讓北方多地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等問題得到了緩解。
自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今,南水北調東、中線已全面通水4周年,截至目前累計調水222億立方米;工程在受水區供水安全、水生態保護、地下水超采治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撐了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
東線工程以江蘇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為起點,途經江蘇、山東,累計抽江水量311.39億立方米,相當于1個洪澤湖、210個西湖、2500個大明湖的常年平均蓄水量,調入山東水量31億立方米。中線一期工程以丹江口水庫為起點,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累計調水191億立方米,不間斷供水1461天,累計向4省市供水179億立方米。
東中線通水以來,直接受益人口超1億
缺水是北方地區普遍面臨的難題。家住河南平頂山市石龍區的沈君振回憶,年輕時,每天下班后要到離家幾里地的水井挑水。中線工程通水后,平頂山主城區用水100%為南水。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黨組副書記劉杰介紹,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水資源量占全國河川徑流80%以上,而黃淮海流域水資源量只有全國1/14。加之華北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水污染嚴重、地下水開采過度,供水安全形勢嚴峻。
保供水安全,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首要任務。東、中線通水以來,在京津冀豫魯40多個大中型城市,南水已成為主力水源,黃淮海平原地區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
其中,北京市南水占主城區自來水供水量的73%,天津市14個區的居民全部喝上南水,河南省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河北省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滄州達100%。
生態補水,讓不少干涸河流重現生機
作為河北石家莊市的母親河,滹沱河曾常年缺水。今年9月起,水利部、河北省政府聯合啟動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重點試點河段實施補水。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于清濤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滹沱河上游的黃壁莊水庫聯合補水,中線工程補水量占86%。截至目前,共向河道補水3.7億立方米,滹沱河地下水70個觀測點中的37個呈現水位上升趨勢。
華北地區普遍面臨地下水超采問題。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說:“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通水以來,通過采取限制地下水開采、直接補水、置換擠占的環境用水等措施,不少干涸的河流重現生機,地下水位開始回升。”
中線一期工程連續兩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已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河湖水量明顯增加。近年來,東線工程向駱馬湖補水,水位由21.87米升至23.10米;為濟南市保泉補源供水1.65億立方米,濟南泉水四季噴涌。
“河道復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循環關系逐步恢復,華北地區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趨勢有效遏制。”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總調度中心副主任韓黎明說。北京、天津等6省市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5.23億立方米,平原區地下水位明顯回升。
生態補水增加了河湖水量,提升自凈能力,水質明顯改善。天津市中心城區4個河道監測斷面的數據顯示,水質由補水前的Ⅲ類—Ⅳ類改善到Ⅱ類—Ⅲ類。河北省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淀水質由補水前的劣Ⅴ類提升為Ⅱ類。河南省鄭州市補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安陽市的安陽河、湯河水質由補水前的Ⅳ類和Ⅴ類水質提升為Ⅲ類。
如何平衡南水北調工程生活供水和生態補水的關系?“在不影響供水需求的情況下,統籌考慮長江、漢江流域來水情況,制定專項計劃,相機補水。比如今年4—6月,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騰庫的實際,啟動對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的生態補水。”韓黎明介紹。
力保清水,東線工程輸水水質穩定在Ⅲ類
南水北調,水質是關鍵。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水網密布,水系相連,污染情況復雜,治理難度大。工程建設之初,部分沿線地區水質污染嚴重,特別是東線工程要實現水質達標,化學需氧量削減率須達82%、氨氮入河量削減率須達84%。工程啟動以來,各地因地制宜,鐵腕治理,全力保一江清水。
出臺規劃,制定硬標準。山東、江蘇兩省出臺治污實施方案,加強流域綜合治理,提升流域環境質量。山東700多家造紙廠減少到10多家,2010年造紙行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2002年減少62%;江蘇沿線關停化工企業800多家,東線工程沿線水質得到極大改善。
完善治污工程配套。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工程共426個項目,其中山東324個、江蘇102個。截至目前,東線一期工程426個治污項目已全部建成。河北省南水北調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中線輸水線路與沿線河流立交,不與地表水發生水體交換,周圍地表水基本不會對總干渠水質造成污染。中線工程建成包含13個自動監測站、30個固定監測斷面的常規指標監測網絡,實時監測水質變化。
袁其田介紹,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運行穩定,按照“三先三后”原則要求,正確處理了跨流域調水與節水、治污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中線水源區水質總體向好,丹江口水庫水質為Ⅱ類,中線工程輸水水質一直保持在Ⅱ類或優于Ⅱ類。其中Ⅰ類水質斷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升至2017—2018年的80%左右;東線工程輸水水質一直穩定在Ⅲ類。
王 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