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2-18 10:45:12
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吃
從“想吃飽”到“吃得好”
常言說“民以食為天”,食物跟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反映出生活的變化。
40年前,小崗村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如一聲驚雷,響徹華夏大地。而改革的最初動因,也是因為“想吃飽”。那個時候,城市食物供應匱乏、農村口糧供給緊張。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一些地方還在使用糧票,由于物資流通不暢,很多城市居民餐桌上只有本地產的幾種蔬菜。
9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生產力的極大解放,農產品的供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增長。“吃喝”,正從生存型消費,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費轉型,由吃飽、吃好,向保障食品安全、滿足食品消費多樣化轉變。
如今在人們的家里,天南地北的特產、春夏秋冬的作物,都被一一端上桌來。而隨著跨境貿易的發展,海外的新奇食物,也成了中國人的日常餐食。吃得更豐富、吃得更健康,成為每個家庭的新追求。
穿
從“單調簡單”到“穿出個性”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的就是40年前中國家庭穿衣的狀態。由于物資匱乏,很多家庭都是用布票買布之后,靠著媽媽的針線活或縫紉機做衣服。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品服裝開始出現,種類也越來越多,喇叭褲更成為年輕潮人們的搶手貨。棉布、粗布等傳統面料,逐漸受到“的確良”等合成面料的沖擊。而綠藍灰黑這些曾經的主要色調,也被更豐富的顏色所取代。
再到后來,人們購買衣著的出發點也開始發生變化。有的想要保暖御寒、有的希望時尚前衛、有的追求樸素健康……今天,在很多城市陸續出現的一些“私人定制”的裁縫店,甚至可以量體裁衣、自選面料、手工制作。
從媽媽做的衣服到工廠的成衣,再到私人定制服裝,看似“回歸”的穿著背后,其實是人們個性的釋放、需求的滿足,以及生活的美滿富足。
行
從出行不便到一日千里
上世紀80年代,出行還沒那么便捷。
從短途看,小汽車還是一個稀罕的東西,作為結婚“四大件”之一的自行車,是人們短距離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出趟遠門則主要依靠速度不快、擁擠不堪的火車,“啤酒飲料礦泉水、香煙瓜子八寶粥”是人們對綠皮車的清晰記憶。至于飛機,還是極少數人的選擇。
如今,出門坐汽車已經成為常態,每到假期,自駕游的車輛在景區擠得滿滿當當,網約車、共享單車更是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標志。而在遠距離出行方面,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高鐵網絡橫豎密布、航空樞紐星羅棋布……人們的選擇更多,人與人的距離更近。
過去,人與人見一面可能需要幾天時間甚至更久;今天,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改革開放40年,人們便捷出行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國家的科技進步和民生的福祉提升。
讀
從油墨飄香到移動讀報
對很多人來說,當年街頭巷尾的大喇叭廣播是最早獲取信息的渠道。
那個時候,收音機作為“三轉一響”的一員進入家庭,在收音機上聽廣播、聽歌曲、聽評書成為很多人飯后休閑的重要方式。隨后,電視機開始普及,從黑白到彩色,從小尺寸到大塊頭,全家人圍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學生放假看《西游記》成為那個年代的美好回憶。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的都市報,讓人們在油墨飄香中看到了更多的新鮮事兒。進入21世紀,電腦和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聊天室、博客、論壇讓陌生的人在一起交流分享,讓世界成為真正的“地球村”。而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更是讓人們進入移動信息的時代。如今,手機上的信息容量不斷擴大,也讓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
40年來,獲取信息的方式正發生著根本的改變,但不變的卻是人們對信息和自我提升的渴求。
娛
從露天放映到VR電影
看電影,或許是改革開放40年來群眾熱衷的、始終不變的娛樂方式之一。說不變,是因為人們對電影的喜愛沒有變,但40年間,電影本身卻發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變化。
那個時候,奔走四方的電影放映隊給人們送去精神食糧。看一場露天電影對于人們來說,不亞于一次節慶。盡管電影的種類很少,卻依然受到熱烈歡迎。一些經典影片的臺詞和場景,甚至會被人們背誦、模仿。
后來,隨著城市建設發展,電影院多了起來。影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從紅色經典到進口大片,從古裝歷史到未來科幻,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
再后來,科技元素加入電影產業,從3D到4D再到VR,電影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人們的選擇空間也越來越大,電影正成為現代人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
住
從“有的住”到“住得好”
上世紀80年代,基本上家家戶戶住的都是平房,看起來都是一個樣。幾家人共用一個廚房,上廁所要去公共廁所,是那個時代的人對住房最深刻的記憶。
進入90年代,有了越來越多的紅磚房和樓房,越來越多的家庭通水通電,一些地區甚至能在家里上網。人們開始裝飾房間,屋子越來越漂亮;有了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
再到后來,寬敞明亮的屋子、樓前樓后的花園、直通車庫的電梯……這個時候,房子的功能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年輕人喜歡有一個書房、女主人想要一個瑜伽室、老人希望有地方喝喝茶、小孩子也有了自己專門的游樂室。
一套房子,承載了一個家庭的奮斗和期望。40年間,中國人住房的變化,是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歷程,更是人們生活選擇不斷增多的歷程。
購
從憑票購物到移動支付
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糧票還是很多地方群眾購買米面的憑證。不只是糧票,布票、棉花票、縫紉機票等票據,成為那個時代人們買東西深刻的印記。
90年代開始,購物票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人們可以通過現金購買到豐富的生活用品。再到后來,銀行卡、信用卡開始普及,從出門帶錢包到出門帶卡包,“一卡在手,行遍天下”是當時銀行打出的響亮廣告語。
進入互聯網時代,買賣已經不僅局限于線下,電商的興起讓全世界成為一個大市場,每個人也都成為市場中的一員。拿出手機就支付,“買全球、賣全球”已經不再是一種幻想。
從物資短缺憑票購物,到物質豐富全球海淘,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買買買”,正變得更容易、更方便、更實惠。
圖片說明:
圖①:2007年9月28日,侗族姑娘在貴州美食博覽會上介紹民族特色菜肴。
人民視覺
圖②:1978年,北京前門大街上賣冰棍的流動車。
朱憲民攝(人民視覺)
圖③:2017年12月13日,吉林一位女士正在定制服裝。
人民視覺
圖④:上世紀80年代,喇叭褲興起。
資料圖片
圖⑤:1983年,河北承德市中華路一角。
資料圖片
圖⑥:上海如今的城市風光。
人民視覺
圖⑦:上世紀80年代春運。
資料圖片
圖⑧:鄭州動車檢修所。
人民視覺
圖⑨:1985年1月1日,上海市民憑票買下一臺雙鷗牌洗衣機。
人民視覺
圖⑩:2013年2月8日,沈陽市民在超市采購年貨。
人民視覺
圖(11):1993年,河北省遵化市一處閱覽室內讀書的群眾。
安佑忠攝(人民視覺)
圖(12):2012年12月8日,湖北省圖書館新館的電子報紙吸引小讀者。
人民視覺
圖(13):1979年冬,黑龍江省黑河市王肅電影院門前,人們排隊買電影票。
資料圖片
圖(14):2018年6月14日,在上海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上,參觀者體驗VR電影。
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沈亦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