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8-12-19 20:21:12
《朝鮮日報》報道截圖:中國改革開放40年,深圳貧困村財產猛漲至原來50萬倍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慧玲】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碩果累累吸引了國際媒體的關注。韓國《朝鮮日報》19日以觀察中國南方一個村莊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描述了中國發展。
南嶺村是《朝鮮日報》報道的主角,這個村莊坐落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根據報道的描述,1978年的夏天,這個村莊經常會發生一夜之間幾十個村民消失不見的情況——被貧窮“魔咒”折磨的青年男女越過深圳江集體去香港。當時,在這個面積為4?的村莊,十家有九家是空房子,沒有一名初中生和高中學生。該村莊只有134戶家庭,576名村民,這些人的共同財產為7000元人民幣。
40年后的今天,南嶺村搖身一變成為“天下第一村”。村子的共同財產達35億元,是之前的50萬倍。當地村民紛紛變成規模為5億元的第四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的股東。如今的南嶺村包括外地人在內的常住人口達7.5萬名。
南嶺村的前書記張偉基說,“南嶺村與香港為鄰,這在決定改革開放的時候成為有利的條件。”《朝鮮日報》說,張偉基和村民過去40年的經歷是中國改革開放旅程的縮影。
1980年的初南嶺村(圖片:《朝鮮日報》
報道說,決定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以年平均9.5%、每8年經濟規模翻一番的速度增長,40年后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主要國家。在此期間,近8億人口擺脫貧困,出現了2億人口的中產層,取得了世界經濟史上史無前例的成就。
1982年,南嶺村拿到了政府為建設經濟特區征收土地的43萬補償金,當時村民并未分了這筆費用,而是將此用作發展的種子資金。他們相信只要把這些錢集中到一起,鋪路、通電、修下水管道引進工廠,那么大家一起會生活得很好。《朝鮮日報》報道說,從引進電子零部件工廠開始,到了1986年,這里引進了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資本在內的14家企業在當地辦工廠。村子由此實現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換。工廠為南嶺村帶來多個工作崗位,那些“發誓不再回來”的青年男女也開始陸續回到家鄉。
到了2014年,南嶺村又開始面臨其他的挑戰。南嶺村村民認為,在制造業費用急劇上漲的情況下,僅僅靠以制造業工廠為對象的“租賃金經濟”無法保持持續增長。于是該村拒絕了已有工廠的租賃延長申請,開始逐漸淘汰低附加值價值的工廠,吸引生命科學風險投資等尖端初創公司到南嶺村來。
到了2017年,當地居民將人均每年15萬元的紅利募集到一起,設立深圳首個農村創業投資基金。該基金對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清潔能源、5G通信等第四產業領域進行了投資。
現任村書記張育彪認為,“到了改革開放50周年左右,我們將成為第四產業企業的大股東。”他還說,他的夢想就是帶著村民在其投資企業的上市儀式上敲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