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9-01-17 15:05:01
山西沁縣大力發展雙孢菇產業。沁縣新聞中心供圖
中新網太原1月17日電 (楊杰英 郭學紅)“2018年出菇2萬6千平方,剩下的今年3月份預計出菇2萬5千平方。”說起村里的雙孢菇種植史,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定昌鎮下曲峪村村民閆云認真算起賬來。
近年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沁縣通過考察和調研,深化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在“調優”和“調特”下功夫,堅持“不怕產業小,就怕產業少”的原則,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以貧困戶脫貧促進產業升級發展。
2018年初,沁縣縣委、縣政府開始引導農戶發展雙孢菇種植。為了更好地推行標準化生產,調動農戶積極性,村集體向種植戶提供建棚場地并出資平整,解決上下水、電網等必備的基礎設施。截至目前,全縣在8個鄉鎮20個村開展雙孢菇種植5萬平方,已建成雙孢菇基地20個,為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村村有集體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我是牛寺鄉上峪村人,在沒來基地勞動時,起早貪黑勞動是常態,可是一年下來也沒多少收入,現在好了。”閆鳳告訴記者,在基地上采摘雙孢菇,每天至少能得到180元的工資,一個月算下來有近3000元的收入。
說起種植雙孢菇,閆云講起了她創業的初衷。剛開始家里人說沒有經驗,沒有市場,怕投資進去積攢的積蓄打了水漂。2015年,投資30萬元建了5座菇棚,每個棚內有7層培育架,有效種植面積可達50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季產量可達30斤。到了出菇高峰期,為了保證雙孢菇的品質,還會雇用本村和周邊村的家庭婦女來采菇,用行家的話講,“今晚上采就比明早采每斤能多賣1塊錢”。在每一季采菇高峰期,至少能解決村里60名閑散勞動力就業,僅此一項就能使戶均收入增長1000元。
沁縣大力發展雙孢菇產業,用“小產業”筑牢脫貧“大文章”。沁縣新聞中心供圖
雙孢菇生長的溫度要控制在14至20攝氏度,閆云介紹,與南方或者省內其他地區相比,沁縣的氣溫更加均衡。所以,外地一年一季出菇,到沁縣就提高到一年兩季出菇,正好能滿足冬季食用菌市場的需求。
作為種植雙孢菇發展最早的技術員,閆云對8個鄉鎮20個村的雙孢菇養殖從原料發酵、上架、溫度、病蟲害處理、濕度調控及采菇流程進行全方位跟蹤指導。
隨著生產基地的擴大,全縣形成“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市場化經營模式,打造雙孢菇種植基地和銷售基地,帶動全縣的產業轉型。而沁縣馨鑫山莊實用菌開發有限公司作為沁縣發展規模較大的企業在這一行發揮著領頭羊作用。公司位于新店鎮姚頭村,由于這里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食用菌生長,因此建起了大棚19座,帶動全村43個貧困戶103人加入合作社,凝心聚力壯大特色產業發展。
談到創辦初衷,公司負責人張明說,以前姚頭村產業單一,在家務農的村民一直種植傳統農作物,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基本一年下來除去開支,都沒啥積蓄。為了讓土地創造更多的財富,幫助村民增收致富,響應縣里號召,經過市場調查,決定培育食用菌,主要種植雙孢菇。
“今年,我計劃再建一些菇棚,引進雙孢菇烘干深加工技術,引導企業入駐,真正將村里的雙孢菇基地建設成集菌種培育、生產、研發、加工于一體的綠色環保、有機生態的循環農業。帶動周邊更多農戶種植菌類,從而真正使雙孢菇種植項目成為惠民、富村、強鎮的好項目、好產業,讓雙孢菇產業成為助推新農村建設‘發動機’。”閆云說。
在牛寺種植基地,西峪村50多歲的李國勝說,還有兩個月就能收菇。種雙孢菇一年,他們老兩口采摘、燒鍋爐、分紅的各項收入已有3萬余元。“像我們這個年紀的,出去打工肯定沒人要,而老伴兒幾乎沒有收入,縣里帶動發展種植雙孢菇產業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就業路。要感謝雙孢菇基地給我們提供了就業的平臺。”
“村子里像老李、閆鳳家這樣的情況太多了,好政策來了,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到了,振興鄉村產業、帶動鄉親們致富勢在必行。”西峪村負責人說,2018年,他多次組織村民代表前往定昌鎮下曲峪村,參觀以雙孢菇生產加工為鏈條的,找到了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獨特生產模式。
如今,沁縣大力發展雙孢菇產業,用“小產業”筑牢脫貧“大文章”。(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