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
2019-01-18 10:34:01
半月談記者 張斌
2018年年末,深圳虐童事件的曝光讓“虐童”又一次扯動大眾的神經。與此同時,《半月談》年初報道的一起陜西虐童事件則有了最新進展,報道中遭遇令人動容的小“豌豆”,其繼母因虐待行為獲法律制裁。只是,事后懲處已不能彌補孩子受到的嚴重傷害。我們不禁要問:不再讓孩子有“豌豆”式的悲慘經歷,家庭之外的力量當如何撐起足夠嚴密的保護傘?
悲劇引發的思考
2017年3月29日,已經呼吸驟停的“豌豆”被送入陜西渭南市第一醫院。在搶救過程中醫生發現他身體有多處傷痕,懷疑其曾遭遇虐待,隨后報警。因病情較重,孩子輾轉被送往西安救治,最終診斷為急性特重性顱腦損傷、腦挫裂傷。
參與辦案的陜西渭南市一位民警說,經調查,孩子受傷系其繼母孫小倩虐待所致。調查顯示,自2017年3月份起,犯罪嫌疑人孫小倩因其繼子不聽管教等原因,先后對其采取竹棍、繩索毆打,罰跪,罰站等方式加以虐待,致使孩子全身多處受傷。3月29日上午,孫小倩與繼子獨處時,以其弄臟床鋪、頂嘴為由,多次擊打其頭部,致其嚴重受傷。同日9時許,孫小倩將意識不清的孩子送至醫院。
最終,孫小倩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6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
虐童案雖已審結,引發的思考才剛剛開始。面對家庭虐童,社會能做些什么,制度又應當做些什么?
虐童也是“家務事”?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豌豆”在被虐期間曾經多次直接或間接與小區鄰居、學校等外界接觸,但并未獲得足夠關注,一些人止于簡單詢問情況,并未進一步干預,施以援手。
小區門口一家超市的老板娘說,案發前幾天,孩子還來到她家超市,“眼睛以上到額頭都是青的,孩子說是磕的,又說很餓,好幾天沒吃飯了”,“給了他一個面包,我也沒多問,沒想到他是被虐待了”。另一名小區居民說,此前孩子曾去她家玩耍,期間她端出青棗,孩子一下吃了兩盤,“現在想想,孩子可能在家經常挨餓”。還有居民說,聽到了孩子的哭鬧聲,但并未細究。
不少小區居民坦言,一直覺得教育孩子是人家家務事,外人不方便參與,看到媒體曝出孩子被虐待,他們也很氣憤,但不知怎么才能“插上手”。半月談記者隨機走訪了一些小區住戶,他們對于虐童如何救助和兒童權益如何保障了解得并不多。
虐童救助,如何形成合力?
多位專業人士表示,維護兒童權益不能僅限于依照法律的事后懲處。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社會群體缺乏關于虐童事件的敏感意識和發現意識,另一方面,兒童保護體系建設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教授程秀蘭說,當前大眾家庭教育觀念中一些代代流傳的落后認識仍根深蒂固,如認為教育孩子是自家“關起門來”的事情,與外人無關。“多數虐童事件發生的環境相對封閉,加上對象是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的兒童,直接導致了虐童往往不到后果極為嚴重時無法發現。”
西安市一位街道辦主任說,鑒于人員配備和制度設置等多種原因,目前基層社區對家庭受虐兒童的發現和保護體系比較羸弱,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社團層面,相關部門的工作難以發揮主動性,而后置式處理模式往往不能彌補孩子已經受到的嚴重傷害。他認為,廣州、深圳等地一些社區招納專職社工,并在特定時間進行家訪的方式,相對有利于提前發現兒童受虐的蛛絲馬跡,從而進行前置干預。
渭南市臨渭區教育系統一名工作人員說,學校對于再婚家庭或者發生變故家庭孩子的了解往往不夠細致和全面,這一情況值得重視。隨著鎮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多,全社會對這些孩子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心理狀態的關注需要加強,應當設法走入孩子的內心。
共青團西安市委權益部部長李尤認為,對于青少年兒童的權益保護需要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良性互動,織就一張嚴密的預防保護機制網,盡力實現早發現早挽救。畢竟,無論是幼兒園虐童,還是家庭內部虐童,盡早發現才能將孩子可能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