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9-01-19 07:40:01
1月19日,《中國證券報》在頭版刊發題為《補短板防風險 化解地方債務新規有望出臺》的文章。文章稱,專家預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新規有望出臺,對隱性債務將疏堵結合、硬化約束、穩妥處理。在地方債“開前門”的同時,城投平臺仍承擔基建資金來源補充的角色,城投公司將進一步向兩類平臺轉型。
補短板防風險
化解地方債務新規有望出臺
近期,多部門表態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強基礎設施補短板,加大對在建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保障力度,同時,要求地方政府規范債務管理,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專家預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新規有望出臺,對隱性債務將疏堵結合、硬化約束、穩妥處理。在地方債“開前門”的同時,城投平臺仍承擔基建資金來源補充的角色,城投公司將進一步向兩類平臺轉型。
積極化解地方債務
201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大對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不得盲目抽貸、壓貸或停貸,防范存量隱性債務資金鏈斷裂風險。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早已提上相關部門日程。從去年7、8月開始,國家審計署全面開展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審計工作。此后,財政部下發《地方政府債務統計監測工作方案》等文件,并推出財政部隱性債務監測平臺系統。另一方面,“穩增長”成為政策重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發改委近期密集批復基建項目,包括重慶、濟南、杭州、上海、長春等多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建西安至延安、江蘇省沿江城市群等區域鐵路建設項目。財政部要求各地將提前下達的2019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李鋒預計,化解地方債務的新規將出臺,可能維持地方自主化解為主的方針,對城投債發行規模設置上限,存量續發、積極化解、控制新增,并對城投債違約、展期做出更詳細規定,確保一旦發生違約,有充分溝通和詳細預案,城投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將有明確的“上下限”。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認為,化解風險并不是禁止城投融資,但融資必須是規范的,避免出現有些城投平臺沒有任何資質且項目投向、資金來源混亂的情況。對于涉及國計民生、三農、小微企業方面的融資需求,仍然要給予支持,允許其合理融資。有些地級縣市有十幾個甚至更多平臺,可能滋生風險,應讓一些比較邊緣的、與項目聯系不強的城投平臺逐步退出,保留核心平臺跟進與基礎設施相關的投資。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分析師喬永遠表示,目前地方債務化解期限是5-10年,最長不超過10年。一是通過地方政府節衣縮食,減少政府剛性支出節省資金;二是通過土地出讓化解部分債務。各地化解債務的具體方案將是差異化的。
城投債仍是資金補充來源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2017年基建投資總規模約為17萬億元,其中約1/3是外部融資。也就是說,外部融資總規模約為5萬億元。如果要保持同等基建規模,在發行地方債之后,仍然有一定資金缺口。
明明認為,一般債、專項債或者市政債券在內的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債務可能會增多,城投債會漸漸從過去的資金來源主體變成一種補充。但考慮到今年穩基建、穩增長的需求,在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專項債之外,城投仍應發揮融資功能。
李鋒表示,在化解隱性債務的監管高壓下,地方政府將更多采用專項債實施基建、棚改等項目,城投債將以存量續發、償還平臺債務為主,且存量規模有可能進一步壓縮。在專項債大概率放量的背景下,城投債由于具有較高的信用溢價,作為政府性“高收益債”的價值將凸顯。
“隨著政策暖風到來,城投債回暖。”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表示,城投企業債的資金流向比較突出補短板和政策性。具體來看,包括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舊城與城中村改造等在內的棚戶區改造吸納了接近8000億元城投企業債資金,占比32%;園區建設、工程項目建設等一般性基建項目占用了接近6000億元,占比24%;剩余資金則主要流向公路橋梁、環境治理、停車場、城市地下管廊、軌道交通等。
喬永遠認為,新增公益性項目方面,對無現金流、完全政府付費的項目將控制較嚴,地方政府付費類PPP項目財政支出不超過當年一般預算支出10%的紅線;在建公益性項目方面,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初期,項目建設資金大多是安排好的,包括自有資金和籌資部分,不增加隱性債務規模;基建補短板項目方面,近期發改委審批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城際鐵路項目是準公益性項目,有一定的現金流來源,雖然回款時間長、現金流小,但比較穩定。準公益性基建項目可通過市場化原則融資,比如銀行貸款等。
城投將向兩個方向轉型
“城投轉型與債務化解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部分。”在李鋒看來,去年各地仍在探索城投轉型的方式方法,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新疆主要是提前償還債務,加快出售低效資產;天津是國企混改;重慶是“合并同類項”;山西是銀團貸款債務置換。今年城投轉型將更加深入,未來兩大類平臺或將進一步分化。
明明認為,一是部分城投公司可以嘗試進一步市場化,成為真正自主融資的企業。二是完全回歸公益平臺。有些城投本身投資項目收益非常少,投資期限又很長,但項目屬于純公益性的,這些公益性項目仍可依靠財政補貼。
目前,城投公司尚未出現實質性違約。國開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水兵建議,謹慎對待低等級、自身造血能力差的地方平臺公司,同時提防部分地區可能觸發的流動性風險。
明明建議,一是要甄別城投在政府項目等方面的重要性;二是可以看項目,涉及3-5年甚至5-10年的項目,說明平臺比較重要,一般不會項目還沒完成平臺就垮掉,相對來說風險可控。(記者趙白執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