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半月談
2019-02-11 10:11:02
陳剛
中央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以來,各級各地各領域密集出臺了一批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少政策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這給民營企業帶來了希望、信心和動力。
但從民營企業的視角看,一些地方和領域仍然存在“氛圍好、實惠少、作用小”的現象。當前在緊抓相關落實工作時,需要警惕支持民營經濟“新形式主義”問題,亟待貼近企業需求有的放矢,促進相關支持服務政策落地生根。
湊數量,裝門面。有的地方為了“快速”應對上級要求,簡單地把原來各個條線的既有政策措施挑出來,打個包、換個名頭,就成了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的“新舉措”,有些內容連文字表述都一字不改;有的地方刻意追求支持民營企業政策措施的數量,給下級部門分派任務,一條一條湊政策。這些急就章式的支持政策,雖不能說一無是處,有些先前制定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延續性,但如果一開始就是為了裝門面,沒有經過仔細研究,難逃堆砌、湊數之嫌,也很難解決當下民營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易讓層層落實變成層層摻水,民營企業只能望梅止渴,可望而不可即。
吼嗓子,做樣子。有的地方會議開了一個又一個,政策出了一條又一條,似乎動靜很大、熱熱鬧鬧,卻存在眼睛向上、不夠貼近企業真實需求的問題,上級出臺方向性要求,下級也照葫蘆畫瓢,依然是方向性政策;有的地方一些政策“看上去很美”,仔細一琢磨,就會發現內容空洞、干貨不多,缺乏可操作性。這些表態式的支持政策,更像是應景造勢做樣子。因為缺乏針對性,也就沒有落地落實的可能性,易讓層層細化變成層層強調,像是畫餅充饑,無法給民營企業帶來實質性的支持,也難怪有企業直言“聽到源頭活水聲,一直苦苦在等待”。
搞變通,玩花樣。有的領域,雖然打著支持民營企業的招牌,實質上卻跟以往一樣,依然“挑肥揀瘦”,多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有些措施,即便實施適用范圍不小,受惠的卻是極少數企業,相當于延續了以往一些不合理的做法;有的領域,不是不知道民營企業最急需解決的難題是什么,但面對挑戰缺擔當、解決問題缺辦法。這些玩花樣式的支持政策,因為缺乏有效性,易讓壓實責任變成敷衍了事,讓民營企業失望氣餒。
實際上,一些企業界人士也理解,相關政策設計需要時間,有效措施不可操之過急。但是,切切實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需要避免可能存在的簡單羅列、被動應付、避重就輕等問題,警惕出現裝門面、做樣子、玩花樣等現象。要因應企業訴求,增強相關政策措施的針對性、科學性、可及性,更多從民營企業的視角考慮問題、制定政策、評價效果。
千忙萬忙,不抓落實就是瞎忙;千條萬條,不見效果都是白條。惠企政策不在數量多少,貴在有效管用;支持企業不在聲勢多大,而在落地生根。
有民營企業家坦言,他們并不懼怕市場競爭,而是怕因為民營企業身份沒有參與競爭的機會;不怕競爭性挑戰,而怕在資源配置過程中所有制差別太大;不希望獲得特殊政策支持,更希望得到一視同仁對待,確保經營不受干擾。因此,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親清和諧的營商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等,才是民營企業的迫切需求。
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不應是一時一地的短期行為、零打碎敲的臨時做法,更應通過系統化、協同性政策措施,實現政府項目不戴“有色眼鏡”,政策實施不搞“一刀切”,保持政策的穩定性、持續性,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提升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當前,各地各部門和各級干部,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實情、出實招、用實策、見實效上,真正傾聽民營企業家的心聲,了解“市場冰山、融資高山、轉型火山”的癥結所在,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讓民營企業提升獲得感,增強發展的底氣和投資的信心,助力民營企業攻堅克難、創新致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