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親歷者憶重慶大轟炸:80年前的彈片還殘留腦中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2019-02-13 09:24:02

“重慶大轟炸”親歷者:希望子孫不忘歷史

重慶85位大轟炸受害者中已有30多位去世他們建議將6月5日設為“重慶大轟炸死難同胞公祭日”

重慶大轟炸80年祭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了“以炸迫降”,從1938年開始就對重慶進行零星轟炸。從1939年1月開始,日軍對重慶進行密集的大規模轟炸,截至1943年,日機對重慶進行無差別轟炸203次,出動飛機437批、9166架次,造成3萬多人直接傷亡、6600多人間接傷亡。這場在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空中大屠殺就是“重慶大轟炸”。

2004年起,188名大轟炸受害者及遺屬代表組成訴訟團赴日起訴,要求日方謝罪賠償。案件歷經兩審,裁判結果均為承認轟炸史實,駁回謝罪賠償訴求。

今年距離重慶大轟炸過去已整整80年。過去十年間,重慶的85位大轟炸受害者中已有30多位去世,這些歷史的見證者們正在加速逝去,健在者也都是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對這些親歷者的經歷進行搶救性的記錄和保護已迫在眉睫。近日,本報記者在重慶專訪了一批當年的重慶大轟炸親歷者,他們向記者講述了那段血淚歲月。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曾憲君

曾憲君:80年心結 沒打開

81歲的曾憲君抱著父母的照片,這是在轟炸中雙親留給她的唯一念想。她的額頭上還留著大轟炸造成的疤痕。80年過去了,她的心結還沒打開,還是覺得堵得慌。“因為日本政府還拒不道歉,這口氣實在咽不下去。”

半歲失去了父母

在曾憲君很小的時候,外祖母就告訴她,她的父母在1939年的重慶大轟炸中被炸死了。大轟炸前,她家住在重慶市桂花街1號,她的父親名叫曾煥文,在重慶商會工作。當時她家境殷實。“小時候我家的寫字臺和柜子里到處都放著錢。”

1939年5月4日,父母一起去羅漢寺燒香,回家的路上遇到幾個朋友,于是相約一起吃飯。剛到飯店坐下,空襲警報就拉響了,炸彈和燃燒彈隨后就投擲了下來。警報解除后,和父親一起吃飯的幾個朋友來到外祖母家,一進門就問外祖母,“曾煥文回家沒?”外祖母說“沒回來。”幾個人趕忙回到吃飯的那家餐館,只見房屋已經被炸毀,現場彌漫著刺鼻的硫磺味和燒焦的皮肉味。

外祖母不死心,但最后找遍了半個重慶都沒有找到父親的遺體。“我父母一定是被大火燒焦了,尸骨無存。而那時我只有半歲,我還不懂得失去父母的痛苦,更不知道我將要面對什么樣的生活。”

14歲開始當童工

外祖母把曾憲君帶到了重慶璧山縣的鄉下,從此,曾憲君便過起了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日子。一個瘦弱的女孩卻干著很多壯年男子都覺得吃力的活——上山砍柴、當挑夫。“只要能有口飯吃,什么都干。”

在曾憲君的記憶里,童年是最悲慘和灰暗的日子,自己從來沒有吃過肉。有一次,別人送了一塊豬肉給外祖母,直到肉放霉了,外祖母都沒舍得吃。曾憲君的所有衣服都是由父母的衣服改做的,寒冬臘月也是一條單褲。“我15歲之前都沒穿過鞋子,下雪天也光著腳。”

1948年,外祖母得了老年癡呆癥。那時,曾憲君還未滿10歲。家里的家務事全都落在她的肩上。1950年,外祖母去世了。她就跟著又聾又啞的小舅舅一起生活。為了養家糊口,她14歲就給別人家當用人,開始了童工生涯。

曾憲君說,自己現在非常注意鍛煉身體,因為,對日本的訴訟遠沒有結束,需要她這樣的受害者站出來當證人。曾憲君和其他大轟炸受害者還建議,把6月5日設為“重慶大轟炸死難同胞公祭日”。

高原

高原:91歲老人堅持抗爭24年

今年91歲的高原是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對日民間訴訟團的首任團長,也是重慶大轟炸受害者中為數不多的90歲以上的健在者。78年前的“重慶大轟炸”使高家的住宅和印刷公司等多處產業被毀,高原的母親被炸成重傷,時年9歲的妹妹也在轟炸中不幸遇難。從1995年至今,他每年都會寫一封對日本政府的抗議書和索賠書,迄今為止已經寫了整整25年。

在防空洞坐了2000個小時

高原的家族在重慶是大戶人家,早在他祖父那一代便到重慶做生意。

高原回憶說,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日軍對重慶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轟炸。當時,他已經11歲,對當時情形記得非常清楚。5月3日中午1時,山城重慶還籠罩在淡淡的薄霧中。突然,大街上響起了防空警報的嘶鳴聲。隨后,市區的高層建筑上都掛起了紅球。在戰時,紅球表示敵機發動空襲,綠球表示解除警報。

幾分鐘后,從長江南岸的山頂上傳來飛機的隆隆響聲。第一波炸彈過后,重慶下半城一帶的房屋成片被炸毀。僅僅過了兩個小時,第二波炸彈就投到了,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火藥味和白磷味,凄慘的哀嚎聲此起彼伏。

高老告訴記者,他們家一共遭遇日軍三次轟炸,三次轟炸后,他們家也由一個大富之家變得一貧如洗。

高原告訴記者: “我算過,在防空洞里坐了2000多個小時,用菜油點煤油燈,幾天幾夜警報不解除,我們算好的,大多數老百姓擠在公用防空洞里,空氣污濁,設施簡陋。真是慘。”

在1938年到1943年的5年中,“跑警報”成為重慶人的重要生存技能。有時躲在防空洞里,一躲就是十多個小時,甚至連續兩天。有時實在撐不住了,就冒險回家吃點生冷食物。每次躲警報回來總要大掃除,房子受到震動,天花板和墻壁的石灰泥塊紛紛墜落,地面一片狼藉,家里全部是灰塵。房子還在算是好的了,很多人房屋被炸,一夜間傾家蕩產。

經歷了“5·3”“5·4”大轟炸后,重慶的基礎設施嚴重被毀,電力線路修復較慢,到了晚上,城里到處都黑乎乎的一片,像一座鬼城一般。

曾寄抗議書給日本首相

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日時,他看到報紙有受害者向日本政府索賠的消息,就將自己的經歷寫入抗議書和索賠書郵寄給了日本《讀賣新聞》,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漫漫抗爭之路。2000年元旦,高原帶著抗議書和索賠書來到了重慶日本領事館。日本領事退回了抗議書和索賠書,并稱對轟炸造成的災難表示遺憾,但不會給予賠償。2002年,他和462位幸存的大轟炸受害者組成了聯誼會,2004年底,聯誼會改名為“重慶大轟炸受害者民間對日索賠團”,他出任團長,463名老人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賠。

高老還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抗議索賠書,上面寫著“第二十五次抗議書、索賠書,生命不息,抗議不止,生命不止,索賠不已”,長達十幾頁的內容是他2018年11月12日到12月1日在重慶市人民醫院住院期間在病榻上手寫的,然后讓兒子拿去打印,再寄給日本有關方面。

24年間,高老共向日本郵寄了25封抗議書和索賠書,控訴日軍大轟炸對重慶的傷害,分別寄送給日本政府和日本首相,但從未得到日本方面的回應。此外,他還先后多次自費前往日本出席對日訴訟,并進行公開演講,向日本民眾講述日軍在重慶犯下的滔天罪行。“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在廣島講述重慶大轟炸的經歷時,當地民眾都買票坐在地上聽我演講。一名日本老太太聽了直流眼淚,她說,‘通過你的講述我才知道我們的軍隊曾經做過如此慘無人道的事情,這跟我們政府宣傳的完全不一樣,我以后再也不信他們了。’”

高老表示,自己20多年的堅持就是要讓子孫后代永遠不忘這段歷史,讓全世界都知道重慶大轟炸的真相。如果索賠成功,所有的款項將全部捐獻給公益事業,包括修建重慶大轟炸紀念館等。“我要搞好身體,活到100歲,索賠到底。”老人激動地揮舞著拳頭說。

簡全碧

簡全碧:常夢到令人窒息的防空洞

81歲的簡全碧拉開衣服,右側肋下一道碗口般大小、長6厘米、深達4厘米的傷痕已呈褐色。傷口直到現在仍隱隱作痛。大轟炸中導致她右側乳房不能正常發育,這讓簡全碧深感自卑。直到28歲,她才鼓足勇氣結婚。

1939年5月4日和1940年8月19日,簡全碧的家先后兩次遭遇轟炸。第一次,她家房子和財產全部被毀;第二次,祖母被炸死,她本人遭受重傷,她唯一的妹妹也被迫送給別家抱養,此生再未謀面。直到現在,簡全碧常夢到自己躲在黑暗而令人窒息的防空洞里,呼喊著母親的名字,周圍全部是沾滿鮮血的尸體。

祖母為救她身亡

簡全碧盡管白發蒼蒼,但頭發一絲不亂,看起來十分優雅。她1938年出生在重慶市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我的二姑媽,還有我幾個侄子,都讀過書,新中國成立后都在政府部門任職。”她出生時,父親已經54歲,母親已經39歲。父親對她視作掌上明珠。他的父親當時是一名律師,家境優越。

1939年5月4日,簡全碧家一棟約170平方米的房子被日軍全部炸毀。她母親懷有身孕,看到房屋盡毀,精神狀況變差。1940年初,簡全碧的妹妹出生了,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難。

1940年8月19日,日軍對重慶進行第二次大轟炸。當時,簡全碧祖母家居住的關廟街是重慶的中心。因為母親身體狀況不好,她父親先抱著妹妹,扶著母親到防空洞避難。祖母隨后也抱著她出門,一顆炸彈落下,祖母一把將她推開,自己卻被炸彈炸死。

簡全碧撿回一條命,卻被飛濺的彈片擊中了右側上腹部和乳房下面,受到重傷。刺進身體的彈片非常尖利,切斷了筋肉,彈片取出后傷口遲遲不能愈合,還嚴重感染化膿。

當時家里根本沒有余錢給母親看病,就連妹妹也養活不了。1940年底,父母忍痛將妹妹送給別人收養。1943年春,母親在饑寒交迫中去世了。母親去世后,父親去投靠親人,她寄人籬下,受盡虐待和屈辱。“我一下子從一個大小姐變成了一個孤兒。”

一輩子都生活在陰影中

1959年1月,她的父親也去世。“我們一家骨肉分離,家破人亡,這一切都是萬惡的日軍造成的。”簡全碧放聲大哭了起來。

2004年,簡全碧加入大轟炸受害者原告團。因為她在受害者中年齡算是小的,加上身上的傷痕很有說服力,她先后三次自費幾萬元前往日本參與開庭。簡全碧說,因為大轟炸,自己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一家人家破人亡。至今她還經常夢到大轟炸的場景。只要下雨或者變天,她的傷口就疼痛難忍,殘缺的身體也讓她深感自卑。

現在,簡全碧是大轟炸受害者原告團的骨干力量,每周召開一次的協調會議她都會如期參加。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她也會最大限度地在經濟上支持原告團的活動。盡管身世凄慘,但簡全碧卻十分堅強。她也時常受邀到附近的小學去給孩子們講述當年的那段歷史。

目前,讓她有危機感的是,越來越多的大轟炸受害者因為年事已高而陸續去世。“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就算我這輩子看不到日本政府道歉,我的子孫也會傳承我的事業。”

王西福

王西福:砸鍋賣鐵也要討個公道

王西福今年84歲,1937年10月,一家人從上海逃難到重慶江北,在重慶簡家臺50號開餐廳。

4歲親眼看見父母去世

1939年5月3日是王西福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下午1時,30多架飛機,轟鳴著朝重慶朝天門呼嘯而來。母親把他夾在腋下跑出飯店,他們家出門四五十米有一個木材廠,一家人躲在木材堆下面。一個炸彈落下,把木料炸塌了,他父母當場被壓死。

王西福說,當時母親肚子里的孩子還有兩個月就要生了。 “一尸兩命。日本鬼子的這個仇我怎能不報?”王西福揮動著拳頭,狠狠地捶了捶桌子。

當時,他的額頭被劃傷了一個大口子,工人們聽到哭聲,撥開木料,把他拖了出來。4歲的王西福嚇得大哭,他往周圍一看,空氣中彌漫著血腥味,電線桿子和樹枝上都掛著人的斷手斷腳,人的血肉都粘在墻壁上,還有野狗在啃噬著人的尸體。80年過去了,這種慘烈的場景時常還出現在王西福的夢境中。從這一天起,王西福成了孤兒。

吃剩飯睡垃圾箱飽受艱辛

王西福此后被叔叔王海清收留。王海清只有一個女兒,他想把王西福當他的干兒子。王海清開了一個縫紉店,每天天不亮,王西福就要去挑水、撿煤球、撿柴火。他至今還記得,每天要到400米開外的水井挑8挑水,因為自己個頭小,只能挑30斤的水桶,要8挑才能滿足一家8口人的需要。自從叔叔有了親生兒子后,王西福的日子更難過了。

8歲那年,他離開了叔叔的家,到解放碑去擺攤擦皮鞋。因為大轟炸,當時街頭流浪的孤兒很多,擦皮鞋競爭也很激烈。他去得晚,個頭小,大孩子們都欺負他,把他的箱子砸爛了,錢也搶走了。沒飯吃,夏天他就到飯店里面幫別人扇扇子,客人吃得高興,給他些剩飯吃。但飯店老板見他穿得破破爛爛,身上又不干凈,就把他趕出飯店。他還撿客人煙缸里的煙頭,剝出煙絲賣,一天大約有一塊錢收入。

冬天是最難熬的時候,下雪他就睡垃圾箱,但里面太臭。當時重慶有一個老字號皇后餐廳,晚上12點鐘以后滅火,爐灶有很大的熱氣。但灶口只有半人高,他就蜷縮在那里,整夜一動不動。

砸鍋賣鐵也要討個公道

“如果父母不被炸死,我不至于當了80年孤兒,我也不會成為一個文盲。”大轟炸的陰影至今仍未散去,無數次,他夢到父母滿身是血,呼喊著他的名字。

最近幾年,王西福的身體每況愈下。十多年間,他先后3次自費前往日本參加大轟炸受害者對日本政府的訴訟。他說,有生之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日本人向重慶受害者謝罪賠償。他專門咨詢了律師,律師告訴他,追訴期只對普通案子適用。而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是最嚴重的罪行之一——戰爭罪,是不受時效限制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訴訟。“這是我一輩子的戰斗,就算砸鍋賣鐵,我也一定要向日本政府討個公道。”

陳桂芳

陳桂芳:80年前的彈片還殘留腦中

87歲的陳桂芳老人額頭上的皺紋像小山丘一樣,因為小時候營養不良,她的身高還不到1.5米,身材也異常瘦削。她的腦中還殘留著一塊金屬彈片,80年間,她一直遭受著疼痛的折磨。大轟炸的陰影,如同這枚彈片,伴隨著她的一生。

陳桂芳1932年3月3日出生,父親名字叫陳萬金。一家人在重慶市江北陳家館田家院子有3間房,家境殷實。

撿回一條命卻成重度殘疾

1939年5月3日中午,空襲警報拉響,母親帶著她躲進了離家不遠的生基墳(俗稱:生墳,壽墳),陳桂芳當時年紀小,不懂事,從未見過飛機,很好奇,小腦袋伸得長長的往天上張望。日機黑壓壓地向民房開過來,母親雙手緊緊把她抱在懷里。只聽見一陣陣轟炸聲,炸彈像雨點一般落下來,周圍頓時火光沖天。陳桂芳嚇得哇哇大哭。她發現一位和她一起躲藏的阿婆因為裹著小腳,腿腳不利索,手臂被炸斷,痛苦地喊叫著。

就在這時,一顆炸彈落下,母親當即被炸得腸子都露出來了,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幾塊彈片也飛進了她的腦袋中和雙手,她手臂鮮血直流,當即昏死了過去。第二天,她的父母都重傷身亡。

陳桂芳雖撿回一條命,卻重度殘疾。殘留在腦中的彈片因為當時醫療條件太差沒有及時被取出,她常年頭痛難忍,徹夜失眠;左耳常年耳鳴,耳朵中整天好像有成千上萬只蜜蜂在飛舞;右臂被炸成彎曲畸形,除了簡單的拿碗筷吃飯,不能干任何重活。

堅持加入原告成員團

父母雙亡后,陳桂芳跪求好心的鄰居埋葬了父母。有時,她會突然失去知覺,昏倒在地,當時她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彈片殘留在腦部留下的后遺癥,有人說她得了癲癇(俗稱羊癇風),見了她都躲得遠遠的。每當頭痛時,她就使勁咬舌頭,舌尖都被她咬斷了。

1943年,陳桂芳11歲,鄰居劉姐在重慶裕華紗廠上班,聽說廠里招童工,她第一個就想到了身世可憐的陳桂芳。雖然有飯吃,卻沒有工錢。因為腦中有彈片,經常頭疼,早在1972年,她才40歲時就病退回家。

大半輩子過去了,她還經常從噩夢中驚醒,眼前浮現出當年血腥的場景。殘留在腦中的彈片讓她每天都頭痛難忍,長期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2004年初,陳桂芳從電視上知道了重慶大轟炸受害者要向日本索賠的消息。第二天她就寫報告要求加入。一開始,幾個孩子對此并不支持,認為事情已經過去這么多年,索賠不見得能成功。但老人性格倔強,堅決要去當志愿者。她去走訪時,很多大轟炸幸存者嫌麻煩,都不愿意參與。但老人還是挨家挨戶走訪,并最終找出了十多名大轟炸受害者,他們一起成為了原告團成員。

如今歲數大了,陳桂芳最大的擔憂就是隨著受害者陸續去世,這段歷史會被人遺忘。只要有空,她就會給晚輩們講述這段歷史。

[責任編輯:楊凡、梁延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人民日報頭條:脫貧攻堅看海雀

人民日報頭條:脫貧攻堅看海雀

脫貧攻堅看海雀曾被視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貴州省畢節市海雀村,艱苦奮斗34年,以精準扶貧擺脫貧困,朝著美麗鄉村轉變——。一個蘋果,何...[詳細]
人民日報 2019-02-13
2019國考面試將扎堆舉行 隨意放棄或記入誠信檔案

2019國考面試將扎堆舉行 隨意放棄或記入誠信檔案

2019國考面試將扎堆舉行。作為考生實現公務員夢想的重要一環,國考的面試將怎么考。[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2-13
貧困縣斥6200萬巨資修建城門,只是為了優化招商環境?

貧困縣斥6200萬巨資修建城門,只是為了優化招商環境?

貧困縣斥6200萬巨資修建城門,只是為了優化招商環境。貧困縣榆中斥巨資修建城門背后。[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2-13
多地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這兩類人漲得更多

多地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這兩類人漲得更多

多地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隨著全國最低標準的上調,2019年多地的基礎養老金也隨之進行了上浮。[詳細]
廣州日報 2019-02-13
高福利國家做了一場“不勞而獲”試驗 結局發人深省

高福利國家做了一場“不勞而獲”試驗 結局發人深省

高福利國家做了一場“不勞而獲”試驗。據英國《衛報》8日報道,兩年前,芬蘭社會保險局隨機挑選了2000名25-58歲的未就業人口,每月發放560...[詳細]
北京日報 2019-02-13
春節農村市場調查:155個集貿市場中過半存疑似假冒產品

春節農村市場調查:155個集貿市場中過半存疑似假冒產品

155個集貿市場中過半存疑似假冒產品人民日報2月13日報道,建設一個供給豐富、需求旺盛的農村市場,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
人民日報 2019-02-13
電商法施行一月:消費者維權難題緩解 獲得感增強

電商法施行一月:消費者維權難題緩解 獲得感增強

消費者維權難題緩解。找準痛點出招(政策解讀·電商法施行一月(上))核心閱讀“網購訂票、改簽、退票都更加清爽了,對出差族來說省了不少...[詳細]
人民日報 2019-02-13
女子發朋友圈抨擊鄰居教育方式并附上照片 侵權嗎?

女子發朋友圈抨擊鄰居教育方式并附上照片 侵權嗎?

女子發朋友圈抨擊鄰居教育方式并附上照片。徐筱梅有一鄰居,鄰家的男主人名為錢俊朗,女主人名為范玉琴,夫妻倆開了一間小店鋪,做著小生意...[詳細]
科技日報 2019-02-13
這宗掃黑除惡案夠離奇!“黑老大”竟是高位截癱患者

這宗掃黑除惡案夠離奇!“黑老大”竟是高位截癱患者

——直擊河南焦作掃黑除惡第一案圖為被告人張某坐著輪椅接受法庭審判。近日,被稱為河南省焦作市掃黑除惡第一案的張某等23人涉嫌組織、領導...[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2-13
降雪覆蓋北方11省份 南方雨一直下

降雪覆蓋北方11省份 南方雨一直下

降雪覆蓋北方11省份。華北等地大范圍飄雪。[詳細]
科技日報 2019-02-13

北京“鵝毛大雪”刷爆朋友圈 公布的降雪量咋才1毫米

公布的降雪量咋才1毫米北京“鵝毛大雪”刷爆朋友圈。要讓人們直觀地感受這1毫米,還要介紹下氣象上的另外一個專業名詞“積雪深度”。[詳細]
科技日報 2019-02-13

未來怎么養老?人口老齡化呼喚創新型“醫養結合”模式

未來怎么養老。人口老齡化呼喚創新型“醫養結合”模式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傳統養老模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醫養結合”的新型...[詳細]
工人日報 2019-02-13

網購年貨、微信拜年 被智能手機改變的鄉鎮春節

網購年貨、微信拜年。被智能手機改變的鄉鎮春節買年貨、走親戚、看春晚的習俗沒變,購買途徑、支付方式、觀看渠道卻變了被智能手機改變的鄉...[詳細]
工人日報 2019-02-13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