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微信公號
2019-02-24 10:14:02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再將畢業后的工作視作穩定的開始、唯一的歸宿,求職更像是“嘗試”,頻繁跳槽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據著名調研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數據,2015—2017屆中國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是34%、34%、33%,其中90%以上是主動離職。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頻繁跳槽對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有哪些影響?一起來看!
現象
大學畢業生跳槽或離職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是沒有大的發展空間、好的職業前景,包括工作瑣碎單調、能力得不到提升、培訓機會少、職業前景不明確或行業前景差、領導不重視、領導管理不善等;
二是與單位的制度和文化不適應,價值觀不匹配,如對企業文化不認同、與領導相處困難、與同事人際關系不順、得不到尊重與認同等;
三是不滿意薪酬,工作壓力大,如工作累、常加班、常出差、壓力大;
四是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興趣,專業能力不能有效發揮,想改換職業或行業。此外,現在的獨生子女多,經濟條件相對較好,也為大學生跳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有人質疑,輕易跳槽說明現在的大學生被慣壞了,認為頻繁跳槽有許多害處:首先,影響職業發展。頻繁跳槽導致崗位不穩,不利于積累經驗和專業能力,而沒有一定的沉淀積累,大學生很難在一個行業收獲成績,頻繁跳槽也使得職位晉升暫時受阻。
其次,影響收入。頻繁跳槽致使薪酬不穩定,社會保險福利難長久。大學畢業生因跳槽而放棄原有工作收入,加上新工作過渡期、試用期、考察期的較低薪酬和其他不確定因素,跳槽的經濟成本較大,甚至有“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之說。
再次,對情感、心理及形象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換單位,要重新熟悉工作環境,重建人際關系和信任關系,頻繁跳槽、換同事,容易產生孤獨感,進而影響職場歸屬感。
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還容易給人以缺乏職業規劃,缺乏正確的自我審視以至于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或者浮躁不踏實的感覺,從而影響大學生形象和長遠利益。
也有人認為,時代不同了,傳統的“一份工作做一生”的觀念不復存在,對大學生跳槽應更新觀念。跳槽并不完全是件壞事,但過于頻繁的非理性跳槽,如因為職業規劃不清晰、職場不適應而跳槽,或“這山望著那山高”式的跳槽,不僅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對大學生自身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
原因
從社會化視角來看,從大學到職場,事實上是個體繼續社會化或再社會化的過程。頻繁跳槽,可以說是個體再社會化過程遭遇障礙的一種表現。
一般來說,大學與職場的差距越大,大學畢業生再社會化遇到的障礙會越大,跳槽的可能性也越大。社會化障礙的表現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方面的不匹配。大學生在校所學內容與工作單位的要求脫節,大學生難以適應;所做工作太簡單,大學生不滿現狀,有更高需求。
大學與職場對知識能力的要求不同,大學考核的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而職場要求的是對知識和技術的應用能力,如果大學生只掌握了書本知識,面對實際工作就可能會手足無措。此外,大學生職業規劃不清晰,自身定位模糊,也容易產生知識與能力不匹配的問題。
制度、規范與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大學與職場具有完全不同的制度與文化,大學畢業生很容易產生適應障礙。一些職場規則與大學有很大不同,相對而言,大學老師會鼓勵學生發展個性,遇事多反思,多問為什么,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大學的這種教育理念也常常是現在很多家庭所秉持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下培養出的部分學生不善于妥協,在工作中一言不合就可能辭職走人。
預期與現實的落差。大學生在工作之前,對職場了解較少,常常對職場及自我產生過高的預期,如較高的薪水,得到充分尊重與重用,能充分發揮才能,工作環境優越,工作不要太辛苦又不能太輕松,等等。
而現實中,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很難實現這些預期條件,有些預期條件幾乎不可能同時滿足。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很容易讓大學生對現實工作產生不滿而頻繁跳槽。
如何度過職業適應期?
高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可雇傭”能力。高校的專業設置需要了解市場需求,要強調知識的應用能力,注重對學生一般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這些能力與素養也被稱為看不見的“軟技能”,區別于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如溝通交流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
讓大學生提前熟悉職場,理解“工作”。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偏向于提供就業信息、培訓求職技巧等,但工作是什么,職場有哪些一般規范和要求,什么樣的人在職場受歡迎,等等,許多學生知之甚少。我們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需要讓學生客觀理解工作,了解職場,而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找到工作。
重視學生的實踐與實習。大學生在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只有通過實踐與實習才能轉化為自身的知識與能力,學生也只有在實踐與實習中才能真正了解現實社會和職場,并在實踐中培養就業的基本能力和職業素養,大學要鼓勵并幫助學生利用寒暑假機會去實習、實踐。
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重點是幫助大學生認識與評價自我,確定與自我能力和興趣相匹配的職業,并為獲取該職業制定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要貫穿大學四年:大一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確定職業方向,制定學習計劃;大二、大三讓大學生通過課程或實習等方式,了解與體驗職業,培養職業能力與素養;大四為大學生提供職業信息,培訓求職技能等。
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定向后,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理性擇業,而不至于匆匆就業、盲目試錯、盲目跳槽。
最后,思響哥提醒各位剛畢業大學生,跳槽之前還需三思:如果沒有公司的頭銜,你還剩下什么?新的工作真的會像設想的那般嗎?跳槽是為了逃避本應付出的努力嗎?
怕的就是自己都沒想清楚,用“跳槽”來掩蓋自己逃避努力的真相,盲目攀比后就沖動地做了決定。這山望著那山高,往往容易導致丟了碗里的,也沒了鍋里的。(作者是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導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