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19-02-25 10:06:02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當好技術工人的代言人
2月19日,正值元宵佳節,零星飄落的雪花讓北京一片靜美。在位于東城區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239廠,全國人大代表戴天方正在勞模創新工作室里忙著敲定新一年“工匠學堂”的課程表。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出的建議聚焦搭建培養創新型工匠的平臺,通過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交流,變“單兵作戰”為“協同作戰”。
會后,戴天方帶著與工匠代表們“頭腦風暴”的心得,開始了新探索。一年來,他有空就往高校實驗室里跑。
2018年,239廠與北京理工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繼續開展“跨界合作”。北理工老師對難加工材料和復雜構件等精密加工技術和設備方面的研究,給戴天方和同事們“打開了一扇窗”。
“航天產品一般是多品種小批量,對柔性加工要求高,工藝復雜程度高。”在戴天方以往的生產經驗里,往往是設計引領產品發展。現在借助北理工的“最強大腦”,生產企業前瞻性地儲備了技術手段,能夠反向給設計提供制造的新方法和思路,從而縮短產品設計與研制周期。
而在239廠與哈工大合作的科研項目中,校企共同研發的高功率柔性激光焊接系統讓機器人有了“激光眼”,可以識別焊縫路徑進行智能焊接。
產學研合作實踐中的成功樣本,讓戴天方對于如何升級產學研合作模式有了新認識,這些“冒著熱氣”的一手資料,也讓他對參加今年全國兩會“心里有了底”。
一路從技術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戴天方最熟悉也最關注的始終是技術工人。在他看來,做好這個群體的代言人,除了關注處于金字塔尖的高技能人才,更要關注技能人才中普通的大多數,通過完善技能人才的培養機制,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戴天方深感“需要提出的問題更多,需要回答的問題也更多”。除了深耕熟悉的專業領域,一年間,他多次參與調研、走訪和學習培訓,系統了解法律、稅務等領域知識。
隨著視野的開闊,他對技術的理解也與從前不同。如今的“工匠學堂”,除了傳授某項技藝,他更多的是告訴徒弟們技藝背后的原理支撐,讓他們從中尋找技術創新的因子。
不久前的調研走訪中,一個群體引起了戴天方的關注。他發現,在不少制造企業的社會招聘中,很多技術工人的身份是勞務派遣工。他打算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呼吁社會給予這一群體更多的關注,完善他們的薪酬待遇,讓他們對企業有更強的歸屬感,充實技能人才隊伍的力量。
王維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