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旅游頻道
2019-05-06 09:59:05
脫去厚厚的棉衣還沒幾天,日歷便已翻到了立夏的節氣。
2019年5月6日凌晨3時左右,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立夏便來了。這個節氣的出現代表了春天的離去,華夏大地的夏天正式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萬物開始生長至茂盛階段。
立夏前后,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因此有“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的說法。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立夏之日“螻蟈鳴”。螻蟈,即螻蛄,適宜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愈濃了起來。
二候蚯蚓出——立夏五日后,“蚯蚓出”。蚯蚓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三候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于六、七月還會結出紅色的果實。
立夏習俗
迎夏儀式。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嘗新。立夏時節,一部分農作物已經收割了,所以各地都有“嘗新”的習俗。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來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包括鯽、咸蛋、螺鰤、熄雞(用多種香料,放在微火上煨熟加工而成)、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上海、溫州等地立夏日會吃青梅。
吃蛋和斗蛋。立夏到來,天氣漸熱,很多人會覺得精神倦怠,沒有食欲,這種癥狀被稱為“疰(zhu)夏”。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雞蛋,人就會十分有精神;而“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則是說在孩子們的胸前掛上清水煮熟的雞蛋,以蛋頭蛋尾相對碰的形式進行“斗蛋”比賽,可以避免或緩解“疰夏”的癥狀。
稱人。“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稱人”也就是稱體重,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此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期。據說,立夏之日稱體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熱纏身,讓人日漸消瘦。
立夏養生
清心。中醫認為,心通于夏氣,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也最強。由于夏季炎熱,人的身體也會出現頭暈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煩躁等問題。浮小麥百合粥可以有效清心除煩。浮小麥養心、安神、益氣,百合可清心解煩躁,兩者搭配效果很好,十分適合立夏食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浮小麥性偏涼,虛寒體質及經期女性盡量少用。
養神。立夏后,天氣悶熱干燥,中醫認為,“熱可生火”, 容易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從中醫理論看,每天的11點~13點為心經活躍時段,建議上班族或老年人應在此時間注意養神,可通過午休為身體儲備能量。午休時,即使睡不著也要閉目養神。長期堅持午休可生發心氣、溫煦臟腑、養神護體。
護脾胃。夏季雨水增多,很多地區暑熱潮濕,加上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吃冷飲,令“喜燥惡濕”的脾胃很容易受傷,出現腹脹、食欲減退、容易困倦等癥狀。因此,立夏后建議人們切勿貪一時之快而吃過多寒涼食物,可以新鮮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熱利濕食物。還可在飲食中加入山藥、薏苡仁、蓮藕、山楂,煮粥煲湯皆宜。
立夏飲食
有句老話說“千補萬補,不及立夏一補”,立夏節氣南方有吃立夏飯的習俗,因為氣溫升高,晝夜溫差大,人體消耗隨之加大,身體容易疲倦和生病,需要注重養生保健。傳統的立夏飯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五種食材煮成五色米飯,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現在的立夏飯的材料,改成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咸肉,叫五樣米飯,寓意著五谷豐登,頗具儀式感。
立夏到來,暴雨天氣逐漸增多,出門記得查看當天天氣,備好雨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