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19-05-26 01:58:05
有事不用再跑大廳 危險提前預知預警 【新聞廣角】越來越近的“智慧社區”
5月的一天,62歲的陳宗平走進合肥市蜀山區淺水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理“老年證”,他驚訝地發現,原本喧囂熱鬧的大廳冷冷清清,許多辦事窗口已經被拆掉,且僅有兩名工作人員“在崗”。
“缺了一本戶口本。”發現帶的材料不夠,陳宗平轉身就要走。工作人員把他攔下,并遞上了一個“有事找小席”的“二維碼”。回去后,陳宗平加“小席”為好友。幾分鐘后,社區“網格長”席玉庭來到陳宗平家中,幫他現場采集、上傳電子資料。幾天后,席玉庭還將辦理好的老年證親手送到陳宗平手中。聽說這就是蜀山區荷葉地街道正在推行的“智慧社區”,陳宗平豎起大拇指:“真的很有‘智慧’!”
2016年,合肥市出臺《智慧合肥建設“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全面推進全市智慧社區建設,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搭建、運行,將一系列細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務,送進居民家中。居民有事不用跑辦事大廳,直接掃描二維碼聯系網格長,就有人到家中幫你辦理業務。這是荷葉地街道在試點運行“智慧社區”時提供的服務內容之一。而在先行試點的一批單位中,針對不同居民需求打造的多樣化、個性化“智慧模版”正在不斷推出中。
“網格長”像個大管家
荷葉地街道數字網格綜合服務平臺上,首頁顯示著社區的3D影像圖,點擊進去就可以查看社區的各類信息,房屋樓宇、各類服務事項一覽無余。荷葉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肖金玉說:“這里是智慧社區的‘大腦中樞’。”
2018年,荷葉地街道以小區圍墻為界,道路區塊為線,按400戶或1300人劃分網格,并依托各網格搭建了“荷葉地數字網格信息系統”。這套系統現已錄入居民信息15萬余條,梳理出政務服務事項27類、各級平臺45個、政務辦理事項72項。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后,居民利用手機APP、微信小程序、樓棟二維碼就可以線上辦理業務,或反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同時,街道對社區窗口人員進行整合和培訓,打破專業限制,設立兩個“全能柜員崗”,輪流上崗。所有工作人員下沉到各網格,擔任網格長,主動為居民提供業務咨詢、上門服務等。
淺水灣社區是荷葉地街道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首批試點單位,已運行近一年。社區網格長王芳芳說:“過去,我上班主要以坐班為主,現在則是每天帶一個手機走家串戶,快速為居民現場辦理社保、就業等事務,還能順便和居民聊聊天,解決一些鄰里糾紛。”肖金玉說:“在這個過程中,網格長就像一個‘大管家’,及時上傳下達,暢通群眾訴求,居民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黑科技”將危險攔在小區之外
平安,是智慧社區的基本保障。蜀山區南七街道黨工委委員、黨政辦主任葉仁利告訴記者,自智慧平安社區試點以來,該街道華府駿苑小區三期,從原本可防性案件高發的小區轉變成了智慧平安社區“樣板小區”。
華府駿苑小區屬商住綜合體小區,周邊有花卉市場、小吃街、大型商場等多個人員密集區域,小區內部還有自建幼兒園,人員流動大、管控難,案發率極高,2017年曾被綜治掛牌整治。
今年1月,合肥市公安部門聯合科大訊飛公司研發的“智慧平安社區管理系統”首次在該小區試點。該系統創新性地將警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充分融合,打造多模態的智能安防感知體系,通過智能門禁、視頻監控聯網,還有動態人臉抓拍、車牌識別、WiFi嗅探等“黑科技”,對試圖進入小區的“人、車、物”三大類數據進行采集,并與公安內網相連接,將危險攔截在小區之外。
除此之外,智慧平安社區系統讓小區管理變得更“聰明”。據科大訊飛公司技術人員黃閑軍介紹,通過物聯網,小區內所有窨井蓋和消防設施均能被實時監測,只要發生移動、損壞,或者出現煙感警報,管理平臺都能得到反饋,并及時進行處理,成功實現了小區管理機制從“嚴防死守”向“預知預警”轉變。
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蜀山區南七街道65歲以上的老人有近萬名,其中有不少是空巢老人,老年人安全及健康問題頻發。
2017年年底,南七街道智慧健康養老指導服務中心建設完成,依托“燭光媽媽”智慧養老平臺,對轄區內老年人健康與安全信息進行主動動態跟蹤,并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以及安全守護。目前,街道內的丁香社區正在試點運行。
前期,該中心從轄區老人中遴選出100余位老人,為他們免費配備智慧養老儀器“智能防摔定位寶”。“通過防摔定位寶,中心可以為老人建立一個電子安全護欄。”丁香社區黨委書記凌睿介紹,定位寶與中心平臺關聯,同時可設三個親情聯系號碼。老人遭遇緊急情況時,可一鍵撥打號碼。若老人摔倒,沖擊力及角度變化也會觸發定位寶,發出警報,位置信息將傳給中心平臺和家人。同時,定位寶可以設定活動范圍,老人一旦離開設定的數據范圍,設備將立即向平臺發出警示,防止老人走失。
針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該中心平臺推出了高血壓及血糖的監護服務。家人可以根據老人的測量數據,提醒督促老人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和家人一起接收數據的還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如果家庭醫生看到簽約對象的健康數據出現異常后,立刻會進行隨訪和指導。在凌睿看來,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智慧健康養老為老人提供了全方位、無時不在的養老服務,打造了一個沒有圍墻有溫度的“養老院”。
配套服務還需更多支持
居民對智慧化社區充滿期待,但正如肖金玉所言,當前,“智慧社區”建設全面開花,僅達到“數字化”的標準,離全面“智慧化”還比較遠。
以淺水灣社區為例,該社區現有居民4500多戶,網格長僅11人,雖已發展了一批基層網格員,但力量還有些薄弱。現有的社區服務項目也僅滿足政務服務類需求,缺少了與居民關系最密切的民生服務,且大多數服務項目主要依靠網格長入戶辦理。
“這種模式雖便利了居民,但給社區管理者帶來了很大壓力。要想在智慧社區硬件的基礎上配套更全面的服務,后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來支撐。”肖金玉說。
對此,凌睿也有煩惱。今年年初,南七街道智慧健康養老指導服務中心舉辦了大型的線下推廣活動,但前來咨詢的居民很少,愿意購買服務的更是寥寥。“現在很多老人及其子女的思想意識還沒有跟上,為智慧健康養老模式的推廣增加了難度。”
技術的進步為社區服務帶來了新的內容,但推廣智慧社區不能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正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廣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相關制度體系。并且,由于缺乏資金來源、部門配合以及老百姓思想認識多種因素,相當一部分智慧化設施仍然存在利用率低、難推廣等情況。
陳華
陳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