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9-05-27 06:58:05
合理運用調控手段引導價格預期——
臨儲玉米拍賣成糧市“穩定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慧
5月23日,今年第一次臨儲玉米網上公開競價交易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啟動。據悉,本次拍賣會共投放2014年產玉米400萬噸,成交361.93萬噸,成交率90.66%,平均成交價格每噸1639元。
自去年新玉米上市以來,玉米價格呈現出市場預期復雜多變、價格波動頻繁、波動頻率加快等新特點。國家有關部門及時發揮預期管理預調市場,運用儲備玉米輪入收購、臨儲玉米拍賣等調節手段調控市場,對穩定玉米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收儲制度改革激發活力
每年四五月份是新陳玉米交替的窗口期。去年新玉米上市后,為了保護農民利益,為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留出市場空間,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去年11月份暫停了臨儲玉米銷售。今年4月30日,新玉米收購已經收尾,東北、華北產區農民手中余糧基本售罄,貿易商持糧惜售,玉米價格上漲動力增強。“臨儲玉米投放市場,對穩定玉米供給提供了有力保障。”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資深分析師李喜貴說。
當前,我國玉米產需缺口擴大。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7/2018年度玉米產需缺口1537萬噸,預計2018/2019年度玉米產需缺口在1410萬噸左右。“這是國家為了調結構去庫存主動調整的結果。”李喜貴表示,一方面,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鐮刀灣”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減少。另一方面,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極大地激發市場活力,市場消費明顯增加。
經過連續幾年消化不合理庫存,我國玉米去庫存壓力已經明顯減輕。當前,我國玉米庫存充裕,市場供求總體平穩。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預計,如果每周投放量維持穩定,今后每周投放400萬噸臨儲玉米,一個月可以投放1600萬噸玉米,目前國內市場一個月的玉米需求量大約2200萬噸,剩下600萬噸左右的缺口完全可以通過市場糧源滿足。
自去年新糧上市以來,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市場化收購比重大幅提高。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2019年4月30日,2018年度秋糧旺季收購結束,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10986萬噸,同比增加1155萬噸。隨著東北、華北產區農民手中糧食售罄,糧源從農民手中轉移到貿易企業、烘干塔、經紀人等多元主體手中。黑龍江哈爾濱呼蘭富農糧貿公司總經理時曉晶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自去年新玉米上市以來,他收購了1.7萬噸玉米,現在公司還剩3000噸玉米,他準備待價而沽,以期實現利益最大化。
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完善
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玉米價格形成機制由以托市價格為參照轉向由市場供求形成。近年來,玉米價格已經脫離了2016年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后的低點,呈現逐年上升態勢。臨時存儲玉米競價交易底價也跟隨市場價格調整,2018年玉米拍賣底價每噸比2017年提高40元,今年比2018年提高200元。
起拍價只是參考,真正體現市場供需關系的是成交價格。本次玉米實際成交最高價格每噸1810萬元,成交最低價格每噸1550萬元。“拍賣溢價反映了當前玉米市場的供需狀況,是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的結果。臨儲玉米拍賣前,東北、華北玉米產區價格持續走高,臨儲玉米拍賣價格的確定順應了市場趨勢,有利于穩定產區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保護多元主體收購農民糧食的積極性。”李喜貴說。
“在玉米價格市場形成機制下,玉米價格漲漲跌跌是常態。”李喜貴認為,玉米價格波動是各種因素疊加所致,包括農民在內的市場主體均要適應市場化的價格波動。農民不僅需要種好糧,還要學會賣好糧。
從近年來臨儲玉米投放對價格走勢的影響來看,臨儲玉米價格將成為左右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從當前玉米行情來看,受2019年臨儲玉米拍賣底價支撐等因素影響,貿易商普遍看好后市。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下降,玉米飼用需求大幅減少,成為影響玉米價格的利空因素。
糧食宏觀調控觀念轉變
“糧市穩定,事關全局。”糧食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李喜貴表示,隨著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糧食宏觀調控需要逐步由直接調控,轉向以政策引導為主的間接調控。要轉變觀念,創新完善糧食宏觀調控,強化預期管理,注重預調微調,不斷增強調控的前瞻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宏觀調控本質上是預期管理,因此要強化信息預警監測,密切跟蹤市場動態,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更好地發揮主動調控預期引領作用,發揮預調微調作用。這就需要適時發布權威信息,積極引導市場預期。
同時,要發揮好儲備糧“調節器”“蓄水池”功能,靈活運用收購、銷售、輪換等方式,有效調節供求關系,合理引導預期,保持糧食市場穩定。今年春節過后,針對東北地區農民賣糧壓力,中儲糧集團公司啟動304萬噸一次性中央儲備糧輪入收購,對于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推進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協同運作,真正做到管得好、調得出、用得上,有效發揮中央儲備糧“壓艙石”和地方儲備糧“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
為此,還要健全產銷合作機制,加強產銷銜接。支持和鼓勵產銷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形式多樣、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系,實現糧食流通合理有序、高效順暢。構建全國糧食產銷合作平臺,組織舉辦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支持產區銷區地方政府以戰略合作協議等方式,建立機制化協作關系。鼓勵龍頭骨干企業跨區域建立商品糧收儲基地、加工園區和銷售網絡,增強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功能。
劉 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