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5-27 18:29:05
一個家庭四代人見證鐵路的“快與變”
新華社鄭州5月27日電(記者孫清清)作為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臨潁站的鐵路信號工,48歲的石俊剛在臨潁站工作了30多年,先后參與1996年以來我國鐵路六次大提速的前期提速試驗工作。
1987年石俊剛子承父業到臨潁站工作,他的爺爺、父親和兒子都是鐵路職工,一個家庭四代人的命運與鐵路發展緊密交織。
石俊剛的父親、75歲的石庭義至今保存著一盞1973年從臨潁站“退役”的煤油燈,這個老物件是石庭義的父親在臨潁站工作期間,夜晚用作指導列車行駛的信號燈。
“1958年,我父親石殿堂到臨潁站工作,做過扳道員和車站值班員。當時鐵路沒有電,發信號和扳道岔都靠人工。”石庭義說,“白天,父親拿旗接車,舉紅旗停車,舉綠旗開車;到了傍晚,要往車站軌道旁的鐵桿上掛煤油燈,有紅黃綠3種燈光,紅燈禁行、黃燈慢行、綠燈準許通過。”
由于控車信號傳遞方式落后,為了保障列車行駛安全,當時鐵路實行“站間閉塞”,站與站之間只允許行駛一輛列車。
因此,在石殿堂那個靠人工舉旗和掛煤油燈傳遞控車信號的時期,有個特別現象,兩個臨近城市之間小站很多。
“現在,從鄭州站到臨潁站,中間只經停長葛站和許昌站,而當時中間需經停的車站有10個,站站停車。”石庭義說,“站間閉塞”時期,客貨車的時速在四五十公里。
1974年是石庭義到臨潁站當信號工的第二個年頭。在這一年,臨潁站實現從人工向電氣自動化轉型,一架架信號機出現在軌道邊。
有了信號機,石庭義負責臨潁站南北12公里范圍內21架信號機等設備的維護和檢修,靠一輛自行車、一雙腳,一干就是12年。他最驕傲的是職業生涯零差錯,沒有辜負信號工肩上的職責。
1986年石庭義從臨潁站退休,石俊剛子承父業,成為臨潁站的信號工。此后20多年,石俊剛親身參與和見證了我國鐵路歷史上的六次大提速。
“臨潁站南北20多公里的軌道平坦、筆直,加上硬件好,成為鐵路六次提速試驗區段之一。”石俊剛說,每次提速意味著技術升級與設備更新換代,背后是巨大的工作量與鐵路職工的辛勤付出。
1996年11月20日19時是石俊剛終身難忘的時刻,首次提速的試驗車從臨潁站疾駛而過,跑出了185公里的時速。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鐵路大提速,出現了時速200公里的和諧號動車組,中國進入快鐵時代。
2016年7月15日11時20分,我國動車組在鄭州至徐州高速鐵路實現擬運營高鐵列車時速420公里交會和重聯運行,成為中國高鐵最高速。
信號工是苦差事,但石俊剛的“90后”兒子石居鋒大學畢業后,去年到臨潁站又成為了信號工。“現在是普速轉向高鐵的時代,鐵路通信也迎來劃時代變革,普速列車司機主要靠瞭望鐵軌兩側的信號機控制車距、車速,而高鐵列車行駛基本上靠信號指令控車。”石居鋒說。
目前,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下轄的高鐵里程超過1000公里,管內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重載鐵路“四鐵聯運”,成為我國鐵路“提速史”的生動縮影。
今年,石俊剛把那盞從父親手中傳承的“煤油燈”,又傳承給了石居鋒——這個家庭的第四代鐵路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