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05-29 11:03:05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哈爾莫墩鎮哈爾莫墩村,76歲的付志周和老伴邊走邊查看著身邊高大挺拔的楊樹。楊樹樹皮已經返青,樹葉多了起來,遠看像綠毯一直鋪到天山腳下。
“這里原來全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我用了大半輩子,讓它綠起來了。看著就高興啊!”付志周對記者說。
往事歷歷在目。1965年,付志周和妻子陳愛蘭響應國家支援邊疆建設的號召,從河南開封老家來到新疆種地。1983年,他承包了沙包邊上的47畝地,種玉米、小麥。春天,地里剛長出小苗,一場風沙過后,幾乎看不到苗了。不是被沙土埋了,就是貼地皮刮斷了,一年幾乎沒有收成。
“人不能讓風沙欺負死。”付志周的犟勁上來了,心里默默念叨。第二年,付志周開始在地邊種樹,“要把風沙擋住,莊稼才能成活。否則,地種不成,人也待不住”。
從那以后,每年春天付志周夫婦帶著全家一起種樹。沒有路,拉樹苗要用牛車,毛驢車都拉不動。天不亮就開始干,中午就在地里吃干糧,天黑透了才往回走。樹是一鐵锨一鐵锨種,夫妻倆有時一天能種600棵。
經歷過失敗后,付志周逐漸摸索出種樹的經驗:如何挖溝、樹苗行間距多少、多長時間澆一次水等等。嘗試多種樹種后,他們選定了新疆楊。這種樹抗旱,生長快。十幾年間,種植規模達100多畝。
“能不能讓沙漠、戈壁全部綠起來?”2003年,付志周又開始琢磨。
一天,他把全家召集起來開家庭會議。聽到付志周說要“湊錢買設備,在沙漠大規模植樹”,家里一下炸了鍋。“別人都沒干過,你咋那么大膽子?那可是一大筆錢。剛過上好一點的日子,收不回來咋辦?”家人問。
“老話說‘要想富,多種樹’。再說植樹造林是國策,利國利民,不會錯。”付志周說服了全家人。兄弟姐妹們齊心協力支持,一個兒子辦企業掙的錢也拿了出來,湊了200多萬元,還借貸了80萬元,買了1臺拖拉機、3臺推土機,開始用機械作業代替單純人工種樹。付志周抓住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有利時機,不斷擴大植樹面積。
“每年種多少棵,我都有登記,跟我的孩子一樣。”付志周說:“有了機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辦成了。”
付志周指著一片沙丘說:“這是我有意留下的。以后可以看看。原來周圍都是這樣,綿延幾十公里。沙丘相對高度有的七八米,有的甚至有10多米,現在全用推土機推平了。水要引過來,沒有防滲渠不可能辦到。現在,我種的樹連成了片,方圓2公里多。”目前,已拉了18公里的高壓電線,打了7眼機井,修筑了近8公里長的防滲渠,林木達到了6000余畝、80多萬棵。
和靜縣林業工作站站長陳峰告訴記者,在付志周的影響下,附近300多戶村民參與到造林治沙中,已建起一條長達34公里的防護林帶。“防護帶有效阻止了流沙移動,保護了農田和村鎮。風沙小了,自然災害少了,生態環境和氣候也改善了。”陳峰說。
去年11月,付志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戴上了綠色長城獎章。這獎章全國有20人獲得。
站在一塊空地前,付志周豪情滿懷:“我雖然年齡大了,但植樹還要干下去。我還要再植樹20萬棵,這輩子要種100萬棵樹!”
韓立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