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9-06-21 16:43:06
魯繡、侯氏社火臉譜、曹州面人、葫蘆雕刻……北京世園會“山東省日”活動于6月20日至6月22日在北京世園會舉辦,15位非遺傳承人活動現場亮“絕活”,向世界展示齊魯魅力。
魯繡是山東地區的代表性刺繡,屬中國“八大明繡”之一,是歷史文獻中記載較早的一個繡種。它興于春秋時期,至漢已相當普及。經過魯繡藝人演繹整理,創造出了“抽、繡、編、鎖、勒、挑、補、雕”等技法并存的現代創新魯繡,形成了刺繡花紋粗狂雄健,色彩豐富,構圖完美,工藝新穎的獨特風格。田世科是威海市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將魯繡中的一些經典的雕、抽、勒、編、扣等工藝,同細致的摻針繡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刺繡風格。
侯氏社火臉譜歷史悠久,內含豐富,由古時廟會上祭祀扮神像、社火活動中扮臉演變而來,具有辟邪祈福的文化特點。其藝術表現力極強,形象鮮明地反映著齊魯百姓觀念信仰、習俗習慣、生活理想及審美趣味,傳承著齊魯文化的精髓,為齊魯社火文化的研究與發展起到了活化石的重要作用。李小蘭是侯氏社火臉譜第六代傳承人,她所繪臉譜形神兼具,色彩豐富,線條穿插布局合理,紋路象征寓意明顯,表現手法大膽熱烈,為研究齊魯社火臉譜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曹州面人歷史悠久,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曹州面人來源于生活,鄉土氣息濃郁。具有造型概括、簡練生動、形象傳神、比例夸張適當、工寫結合的特點。曹州面人李效普的作品在傳承曹州面人技藝的基礎上,吸收其他門類的技藝,形成了小中見大、形神兼備、生動多變的藝術風格,作品曾榮獲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
淄博刻瓷是運用特制刀具在燒制后的瓷面上進行雕刻的技藝。源于清代乾隆年間,至清末最為興盛,本世紀80年代初開始名揚中外,是我國的傳統工藝。淄博刻瓷以瓷為本,以刀為筆,在質地堅脆、光亮如鏡的瓷器釉面上作畫,是集書法、繪畫、篆刻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傳承人房宏的作品獲得多項國際、國內大獎。
魯派內畫起源于清代末年,主產地為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張店區,有“袖里乾坤真正大,壺中日月盡包羅”的美譽。內畫是在經過磨砂的壺內壁上作畫,用筆工細,技藝精湛。方寸之間畫出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寫上正草隸篆、詩詞文章。構圖飽滿、層次分明、格調典雅。在現場進行魯派內畫表演的是淄博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文靜,其作品構圖新穎,場面宏大,造型準確生動,著色清新淡雅,擅長人物、花鳥、蟲魚等,曾獲澳大利亞、新加坡藝術成就獎,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覽獲獎。
寧陽秦氏羽粘畫采用純羽毛、純手工制作,對所用羽毛不染不繪,故而永不褪色。其制作技藝發展傳承于民間,反映人們的生產生活、山水人物、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均可表現。代表性傳承人秦魯寧的作品集繪畫、書法、篆刻于一體,藝術風格獨特、文化特色祥明,不僅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還具有濃郁的民族裝飾意味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小葫蘆雕出“大世界”。章丘市傳統葫蘆雕刻技藝,歷史悠久,選材獨特,內容廣泛,設計精美,有著別具一個的制作技法。傳承人根據葫蘆外形進行雕刻,隨心創作,由最初的只用刀刻,發展為現在針刀并用、烙鐵等。創作時注重“意在到先、落刀成形”,不僅運用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由原來的平面圖案轉向立體圖案。
欒淑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她在現場展示的是煙臺剪紙技藝。煙臺剪紙的樣式多種多樣,包括單色剪紙、勾繪染色剪紙、品色剪紙和襯色剪紙。煙臺剪紙在整體風格上表現出畫面緊湊、線條挺拔流暢的特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實用價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