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9-08-03 12:37:08
面對美國挑起并不斷升級的經貿摩擦,我們除了給予有理有力有節的反制外,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經濟方面就是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制造業。
實體經濟底盤厚是我國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最大底氣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形成了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一是我國經濟體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二,2018年GDP達到90.04萬億元,折合13.6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6%,根據今年IMF數據測算,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二是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多種工業產品中,我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肉蛋奶菜果水產等農產品產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三是擁有諸多行業制造環節比較齊全的產業,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制造業增長值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占世界比重達28.6%。
得益于實體經濟堅實的底盤,過去一年多來,我國有效頂住美國挑起的經貿摩擦帶來的沖擊,2018年經濟增長6.6%,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9.7%。實際利用外資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在全球跨國資本流動大幅減速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保持穩定增長,充分說明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因此,面對美國貿易霸凌主義,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實體經濟有足夠的彈性、韌性和空間進行應對,使總體影響可控。
深刻認識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經濟“脫實向虛”勢頭仍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實際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振興實體經濟需要找準病根對癥下藥。
一是實體企業成本高企。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土地、資金、物流及其他要素價格全面上漲,加上環保成本內部化,實體經濟綜合成本快速上升,工業企業利潤空間越擠越薄,很多制造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經營困難。今年1月至4月我國工業企業營收增長5.1%,成本增長5.3%,營收利潤率同比下降0.48個百分點,百元營收成本同比增加0.22元。
二是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性不強。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仍然突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強,大量資本在金融部門空轉或流向房地產市場,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人力資本也存在“脫實向虛”現象,很多人才不愿意從事制造業流水線工作。
三是供給體系和需求結構存在錯配。一方面,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們消費需求逐步升級,從溫飽型消費轉向享受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對中高端產品和服務需求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受多種因素制約,我國供給側遲遲沒有及時調整跟進,導致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和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并存,不能適應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要求。
四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東南沿海地區經濟轉型早,逐步形成了創新引領、服務業主導的發展模式,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繼續領跑。東北和西部地區經濟轉型晚、步伐慢,目前仍然以資源型產業和重化工業為主,與東南沿海地區發展呈現差距擴大趨勢。
打好五套組合拳
當前,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要對標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制造業為核心大力振興實體經濟,重點要打好5套組合拳。
一是繼續降低實體企業成本。一方面,落實好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同時研究新的減稅降費空間,支持企業加快改造升級,對受經貿摩擦影響較大的企業給予特別援助,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加大要素市場改革力度,著力降低企業土地、用能、物流和制度性成本。
二是著力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要圍繞世界科學前沿和我國戰略需求,努力攻克一批關系發展全局的戰略前沿和核心技術。確立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要改革科研管理體制,構建利于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構建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三是建設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人才梯隊。要針對支撐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完善激勵機制,加大培養力度,特別是注重4類人才培養,即:具有國際視野和拼搏精神的企業家、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創新型人才、擁有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工程師和技能型產業工人。
四是加快培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龐大的國內需求潛力,是我們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的重要底牌。要著力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讓廣大居民敢于消費、有錢消費。
五是全面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盡管美國對我加碼關稅威脅,但我們對外開放的決心不能動搖,開放的大門要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推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實施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進一步放寬對外開放領域和投資限制,積極擴大進口,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在合作競爭中提升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助力全球經濟再平衡。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漢權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