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國史講堂:“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19-10-23 13:26:10

編者按: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迎著朝陽出發,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70年來,我們偉大祖國的面貌、偉大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聯合推出“國史講堂”系列理論視頻,梳理70年來新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歷史經驗,闡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敬請關注。

本期嘉賓簡介:

吳志良,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精彩觀點:

·港澳回歸后,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政策,分別設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使“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在過去20多年來得到成功的實踐。

·香港回歸祖國22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人士,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推動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如今的澳門,經濟和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生機處處,澳門的發展印證了“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科學性。

·“一國兩制”在港澳賴以成功實踐,有三個主要因素是值得重視的,一是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初心;二是中央政府對港澳特區的全力支持;三是港澳居民本身的家國情懷。

點擊圖片觀看講座完整版

講座實錄: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先后在香港、澳門莊嚴升起,標志著中國恢復對港澳兩地行使主權,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收回港澳的共同愿望。這既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偉大勝利。

港澳回歸后,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政策,分別設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使“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在過去20多年來得到成功的實踐。

 “一國兩制”方針下特別行政區制度在港澳的確立

大家都知道,“一國兩制”構想最早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的。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臺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的九條方針的談話,“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逐漸成形。1982年1月,鄧小平在接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時,首次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12月,全國人大修改《憲法》的規定,國家得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其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大以法律規定,為“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提供了直接的憲法依據。

“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雖然“一國兩制”的構想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的,但在實踐中首先被運用到解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問題上。中英、中葡通過談判先后在1984年和1987年簽署關于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闡明中國政府在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后的基本方針政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其后根據《憲法》,展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工作,為“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提供法律化和制度化的依據,為港澳特區實踐“一國兩制”提供法律保障。

特別行政區制度是國家根據《憲法》第31條的規定而采取的特殊地方管理制度。在這套制度下,中央擁有對港澳特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管治權,也包括授權港澳特區依法實行中央具有監督權力的高度自治。

中央對港澳特區直接行使的管治權,除了設立港澳特別行政區、制定、修改和解釋《基本法》之外,還體現在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決定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支持指導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負責管理與特區有關的外交事務、負責管理防務、監督特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等。

港澳特區根據“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并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保持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地位,保持財政獨立,實行獨立的稅收制度,自行制定經濟、文化和社會政策等等,依法充分行使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中國政府先后恢復對香港與澳門行使主權,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區正式成立,由此,“一國兩制”從構想成為了實踐。

回歸以來香港各項事業取得的進展

不可否認,回歸后香港在實踐“一國兩制”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一些風波與困難。但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區迎難而上,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講兩個事例。

事例一,成功抵御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香港回歸不久,亞洲金融風暴便迎機而來。在美國金融投機商索羅斯等一幫國際炒家的持續猛攻之下,自泰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匯市和股市一路狂瀉,一蹶不振。在東南亞得手后,索羅斯劍指香港。1997年10月,首次沖擊香港市場。1998年8月初,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在請示中央政府后,特區政府果斷決策,入市干預。經過幾輪“肉搏戰”,國際炒家彈盡糧絕,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終勝利,保住了幾十年的發展成果。在香港抵御金融風暴的整個過程中,中央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首先是中央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在與國際炒家決戰的關鍵時刻,中央政府派出了兩名央行副行長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資機構,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護盤行動,成為香港戰勝金融風暴襲擊的堅強后盾。

事例二,成功抗擊非典疫情。2003年春,SARS病毒引起的疫病在香港全面爆發。到3月31日,位于香港九龍地區的淘大花園感染人數激增至213人。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實施 “家居隔離令”,要求受感染人士自律地留在家中。4月18日、19日,香港發起“全民清潔保健行動日”活動,展開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清潔行動。4月26日體溫度量措施擴大到所有入境口岸。全港學校停課、建立兩億港元的抗疫基金等措施也相繼推出,特區政府開始把握抗擊非典的主動權。當非典侵襲香港的時候,內地與香港守望相助,攜手抗疫,中央政府給予了香港特區全力的支持,祖國內地成為香港戰勝疫情的堅強后盾。

從上述兩個事例不難看出,香港回歸祖國22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人士,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推動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經濟是香港的強項。香港特區自成立以來成功應對過兩次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果。1997年至2018年,香港的經濟規模增長接近一倍,本地生產總值年均的實質增長率是3.4%,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按港元累計實質增長59.2%。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在2018年位居全球第43位,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10位,一直維持在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香港的經濟成就,我們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來概括。“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意思是:香港是全球第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在《2019世界競爭力年報》中排名第二,是亞洲第三大股票市場、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在世界銀行《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便利營商排名全球第五,是全球第六大銀行中心,以及全球第七大貨物貿易實體。

同時,香港的社會事業取得很大的成就。香港的教育事業在亞太地區也保持領先的地位。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位居世界100強大學之列。2008年,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項目。2009年,香港主辦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在醫療方面,香港擁有高質素的醫療系統和非常專業的醫療隊伍。香港的嬰兒死亡率由1997年的千分之4下降至2017年的千分之1.6,是全球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4.7歲,是全球預期壽命最高的地方之一。

近年來,香港特區積極發展創新科技。除了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旗艦項目數碼港外,香港科技園工程在2016年已經全部完工。一些頂尖的創科機構,例如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也陸續落戶香港。

香港在基礎建設方面一直有大量的投資。除了建成香港迪士尼樂園、亞洲國際博覽館、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和擴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之外,還大力發展連接市區和新市鎮的鐵路網絡,“啟德發展計劃”興建新的郵輪碼頭,“西九文化區”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的長遠發展,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污泥處理廠、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當然還有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和口岸人工島等跨境基建工程。

香港也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系人”。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也在香港設有代表機構。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色的香港居民,更有機會在國家推薦和支持下,競逐和擔任國際組織的重要職位。例如特區政府衛生署原署長陳馮富珍女士,在2006年11月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位擔任政府間國際組織最高負責人的中國人。香港警務處前處長曾偉雄先生,近日也獲得國家提名競逐聯合國駐維也納辦事處總干事兼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執行主任。

 回歸以來澳門各項事業取得的進展

對于回歸后澳門發展取得成就也可以先看兩個事例。

事例一,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啟用。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是在2009年6月由中央批準開始建設的,同時,獲全國人大授權特區政府在新校區內實施澳門法律和行政體系。新校區于2009年12月20日奠基,2013年11月5日正式啟用,新校區面積1.1平方公里,比老校園大20倍,可容納約一萬名學生。新校區的建成,為澳門多方位培養優秀人才提供了優越的校區環境,揭開了“一國兩制”澳門教育的新篇章。

事例二,澳門駐軍協助救災。2017年8月23日,澳門遭遇50多年來最強臺風“天鴿”正面襲擊。面對嚴重的災情,中央政府應澳門特區政府請求,批準駐澳部隊于8月25日出動官兵約千人,協助特區政府及市民一起參加災后重建和恢復秩序工作。經過連續3天3夜的奮斗,駐澳部隊圓滿完成協助澳門救災任務。患難之中見真情,駐澳部隊官兵不辭勞苦的救助行動,受到了澳門社會各界的廣泛稱贊。事實證明,駐澳部隊不愧是愛澳親民的英雄部隊,不愧是守護澳門的堅強后盾。

上述事例是回歸后澳門發展歷程中的兩個縮影。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年的喜慶日子。身為澳門居民,我對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所取得的飛躍發展和進步感到高興和自豪。尤其與回歸前夕的澳門相比,經濟衰退、治安不靖,社會人心惶惶的景象早已一去不返,如今的澳門,經濟和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生機處處,澳門的發展印證了“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科學性。

澳門特區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歷史性地進行了博彩經營權的分散化改革,結束一百多年來獨家專營的局面,加上內地推出的“自由行”政策配合,使得澳門經濟自2003年開始取得較快的增長勢頭。正是在“自由行”等政策的配合下,1999年至2018年,澳門的經濟規模增長接近四倍,本地生產總值年均的實質增長率是7.6%,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接近三倍,在全球排名第二,已被國際組織歸類為發達經濟體。

經濟發展除了徹底解決困擾澳門后過渡期的失業問題,使總體失業率從2000年的6.8%的高峰,回落到2018年1.8%,實現了“全民就業”。公共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從2000年至2018年間,澳門特區的公共財政收入實質增加了16倍,而2018年的財政盈余,與2000年相比實質增長323倍,預算開支規模從2000年的129億澳門元(現值226億澳門元),擴張至2018年的1,096億澳門元。公共財政收入改善,使特區政府更有資源和能力去改善民生,提高教育、社會保障、醫療水平和住房條件。

在教育方面,從2007/2008學年開始,澳門實施15年制免費教育,並全面改建、擴建、重建中、小、幼校舍,改善教學環境。同時,高等教育也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如前所述,公立的澳門大學2013年進駐設在橫琴的新校園,大大改善教學和科研環境,提升大學在區域以至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私立的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和圣若瑟大學等,都在澳門回歸后積極建設本身的校園,為提升本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奠定基礎。其中,澳門科技大學已晉身海峽兩岸四地50強大學之列,并設有中藥質量研究和月球與行星科學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澳門特區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也有相當大的投入。在2018年度,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開支達到180億澳門元,占全部公共開支22.4%。政府自2005年開始向永久性居民長者發放“敬老金”,自2008年起推行“現金分享”計劃,向持有澳門特區居民身份證的人士派發現金補助,今年,每位澳門居民獲發現金分享金額為10000澳門元。這項措施對低收入家庭受益最大。澳門特區政府在2008年提出構建雙層式社會保障體系,還推出了醫療補貼計劃、學生和長者免費醫療、學生享用免費的牛奶或豆奶、水電費補貼計劃等措施。

“樂業”的前提是“安居”。為了紓緩居民的住房需求,澳門特區政府在2007年推出建房計劃,興建19,000個公共房屋單位。到2010年,政府加推6,300多個公共房屋單位。經過多年的努力,以低收入住戶為對象的社會房屋的供應問題已經徹底解決;而以優惠價格讓合資格居民購買的經濟房屋,有關的配售手續正在有序進行。長遠來說,澳門房屋的供應,不論是公共房屋還是私人住宅,將可滿足居民在一段時期的需求。“夾心階層”住房問題,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到過澳門游覽的朋友,一定會對大三巴、媽閣廟等歷史建筑著迷。澳門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文化形象獨特而鮮明,小城處處可見各式各樣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澳門老城區核心內22座建筑和8個廣場前地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在200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澳門有8個項目先后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7年公布的第一批“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共有15個項目,包括南音說唱、魚行醉龍節、苦難善耶穌圣像出游等。

澳門不少的基礎建設在回歸后落成,例如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而興建的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還有澳門旅游塔、西灣大橋、澳門科學館以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人工島等,當然也有各類度假村項目。澳門還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五星級酒店的城市之一。而離島醫療綜合體、內港擋潮閘、粵澳新通道、連接澳門和凼仔的第四條跨海大橋、大潭山隧道、九澳隧道等項目也正在有序規劃或施工。

澳門的民主政制在回歸后也依法穩步推進。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規模,從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200人增加到現在的400人。立法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席也不斷增加,自2013年第五屆立法會起,經由直接選舉產生的議員有14人,間接選舉產生的有12人,另外7人由行政長官委任。此外,澳門特區在2009年順利完成對落實《基本法》第23條關于維護國家安全的本地立法工作,在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方面起了帶頭和示范的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

從歷史的角度看,香港原來歸屬廣東省寶安縣,而澳門則歸屬廣東省的香山縣,所以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在經濟、社會民生和文化等領域長期有著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合作。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成通車,珠江兩岸城市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在習近平主席的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在2017年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立,正式進入實質規劃階段。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以打造世界級新經濟區域、增強科技創新、擴大國際合作、提升優質生活、建設內地與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為發展愿景。

根據《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是大灣區內的中心城市,香港在鞏固現有產業優勢的同時,培育高新科技新興產業,是大灣區中最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澳門在大灣區內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及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的交流合作基地。港澳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大勢所趨,也必將促進自身的更大發展。

大灣區建設為港澳青年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比如,在鄰近澳門的橫琴就專門設了澳門青年創業谷。據我了解,澳門青年創業谷成立以來已累計孵化320個項目,其中澳門項目170個,涉及的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智能制造、金融等。在這個創業谷里,有一家叫“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周運賢,是個澳門青年。由于澳門做電子商務的人力成本很高,而橫琴就可以很好的承接,所以,2015年,他把公司從澳門搬到了橫琴,也是第一批進駐橫琴澳門創業谷的企業。他的企業是國內唯一一家從事反向電商的技術性互聯網企業。所謂反向電商,就是消費者對企業,是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企業主要做的是把大數據變現的業務,涉及的行業是國際貿易,通過輸出服務,幫助對方進行數據處理,平臺建設。企業對標的是彭博社,還與亞馬遜合作開設了一個體驗館。跨境說與很多葡語系國家有著業務往來,最近正在與佛得角合作,幫助該國政府建設經貿數據庫與電商平臺,從而覆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同時,他們也跟國內區域合作,輸出當地的產品和服務。由于業務發展迅速,這家企業先后獲得了3000萬的投資,并且成為國家級高新科技企業。可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臺,不但為澳門青年創業開辟了新的空間,而且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中葡平臺建設插上了翅膀。可以說,是新時代“一國兩制”的升級版。

港澳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情況,在我看來,有三個主要因素是值得重視的,一是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初心;二是中央政府對港澳特區的全力支持;三是港澳居民本身的家國情懷。

 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初心

“一國兩制”本身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對中央來說是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對港澳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轉折,無可避免會遇到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但是,在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向前的過程中,有一個最根本的宗旨,也是當年提出“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初心,就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港澳特區長期繁榮穩定。

“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與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不可改變,港澳根據國家方針政策,保持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這里,“一國兩制”得以成功實踐的重點在于彼此尊重對方實施的制度,并互相借鑒成功的經驗,堅決維護《憲法》、《基本法》的權威,堅決維護中央依法對港澳特區行使的監督權,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使國家的根本利益和港澳的整體、長遠利益得到切實的保障。

 中央政府對港澳特區的支持

從前面講述的香港與澳門在回歸后各自遭遇的兩個事例,就可以體會到,港澳的發展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祖國內地是港澳發展的堅強后盾。港澳自從回歸祖國以來,中央政府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為維護兩地的繁榮穩定提供大量實質性的支持。除了繼續向港澳源源不斷地供應食品、農副產品、食水和能源之外,還有很多事例,包括前述的支持港澳應對兩次國際金融危機、應對非典疫情、協助澳門處理風災善后工作等;而內地與港澳特區分別簽署《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通過零關稅和開放服務貿易準入安排,是內地到目前為止,與境外經濟體商簽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協定。

中央政府也積極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除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之外,又批準香港特區以“中國香港”名義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秘書處落戶澳門,建設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開展“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等具體工作,引導澳門建設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2018年9月1日,內地向合資格港澳居民發放“港澳臺居民居住證”,使居住在內地的港澳居民享有與內地居民相同的就業、參加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權利,并享用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和辦理各項手續。配合各省市自治區對港澳居民在創業、就業、就學方面的優惠安排以至“國民待遇”,祖國內地不但為港澳特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腹地,更有力地維護港澳的持續繁榮穩定,成就了港澳在國際上競爭的獨特優勢。

港澳同胞的家國情懷

港澳與祖國一直同呼吸、共命運。長期以來,港澳同胞關心國家發展,積極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度參與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的引進。如今,內地依然是港澳商人對外直接投資的首要目的地。在內地利用的境外資金中,來自港澳的資金占54%。港澳同胞熱心投入內地扶貧、教育、婦女兒童保護等公益事業,而且在內地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時,慷概相助,大力支持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充分展示出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

特區政府和民間社團也不斷推出措施,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形式多樣的交流、參訪、游學、軍事訓練等活動,港澳青年對祖國的了解日益加深,家國情懷不斷增強。而內地的高等院校也漸受歡迎,成為他們的升學目的地,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在2019年達到10,433人,在內地高校就讀的澳門學生目前大約有5,000人左右,不少港澳青年還在內地省市創業、就業,為促進人心回歸和特區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港澳回歸祖國后,與臺灣的經貿和人員往來更加密切,成為增進海峽兩岸了解、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平臺。

港澳回歸祖國后,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期間,遭遇一些困難不可避免,但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在實踐“一國兩制”的過程中,港澳居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香港、澳門之所以能在回歸后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就在于“ 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指引,在于中央政府與祖國人民的強力支持。“一國兩制”堅定了我們繼續前行的信心,賦予了我們無窮的力量,使得港澳特區可以繼往開來,使得港澳居民可以安居樂業,能夠平和相處,社會和諧穩定。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希望“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能為促進世界和平正義事業提供有用的借鑒,為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繼續作出本身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楊凡、費燕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國務院報告:2018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202.8億美元

圖為福州市民在超市挑選進口商品。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梁曉輝張素黃鈺欽)《國務院關于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10-23

特寫:巴山深處訪“紅韻” 美景醉游人

題 特寫 巴山深處訪“紅韻”美景醉游人。在她的身后,一條瀑布從繽紛秋葉掩映下的青石崖壁上飛躍而下,水珠四濺。環顧四周,陽光鋪灑在層層...[詳細]
新華網 2019-10-23

從破產邊緣到行業領先——一家煤機企業的改革創新之路

題 從破產邊緣到行業領先——一家煤機企業的改革創新之路。近日,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煤機)總裝車間內,企業研制的...[詳細]
新華網 2019-10-23

萬山紅遍 “紅葉經濟”漸成

題 萬山紅遍“紅葉經濟”漸成。在北京市,園林部門近日精選出16個“賞紅”景區;在山東濟南紅葉谷、陜西黎坪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楓葉之都...[詳細]
新華網 2019-10-23

山東濰坊:動能轉換再筑“農業發展新高地”

題 山東濰坊 動能轉換再筑“農業發展新高地”。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業農村領域先后創造出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的山東濰坊市,成為引...[詳細]
新華網 2019-10-2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