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9-11-25 16:21:11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3天時間,有六七個人問了陳思宇同樣的問題——還留不留?
連問的步驟和口氣都如出一轍。握手,拍肩或擁抱,頭湊過去,打探朋友的近況:“怎么樣,留不留?”
陳思宇本應只是浙江龍泉的過客,和這里結一場為期兩年的緣分。但“科技特派員+市長助理”的身份,讓他和龍泉的“瓜葛”越來越深。
現在兩個兩年即將過去,又到了糾結去留的時候。
視頻來源:科技日報
龍泉的企業家認他。“他是我們龍泉竹木產業的父母官。”一家企業老板跟記者聊著天,忍不住開始夸他。陳思宇聽了一耳朵,立馬糾正:“哎,談不上‘父母官’。”
陳思宇不想把自己架到“官”的位置上。和企業家交朋友,才能聽到真話。“你看,他們會關心我還留不留在這兒,這就很有幸福感,比賺錢有意思。”
4年,把日子過成一根繃緊的弦
陳思宇生于1980年,是浙江農林大學的副教授,也是個年輕的官員。
來龍泉4年,他將日子過成一根繃緊的弦:幾乎沒去過電影院,沒怎么逛過街,單身公寓里的電視只有孩子來小住時才會打開。
2014年,作為浙江農林大學派出的省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到了浙江麗水云和縣,為當地木制玩具企業帶去了有針對性的服務。2015年,他又被龍泉市以高端人才“柔性引智”的方式聘任為“產業首席專家”,成了市長助理,負責龍泉竹木產業轉型升級及技術革新工作。同時,他也是龍泉市的科技特派員。
來龍泉的頭兩年,400公里外杭州的家,成了陳思宇假期才回得去的地方。政府用車平臺的司機老周當起了陳思宇的戰友,載著他四處跑。兩人呆在一起的時間,超過對方的家人。
到龍泉頭一個月,陳思宇幾乎每天都在調研,走過了龍泉的8鎮7鄉4個街道。
愛操心的市長助理
龍泉竹木資源豐富,堪稱毛竹之鄉,擁有竹林61萬畝。但當時,“一產優、二產弱、三產無”。陳思宇調研時,又恰逢龍泉市環境綜合整治,不少違法搭建、存在安全生產隱患的家庭作坊式粗加工廠被拆除或要求整改。可以說,竹木加工產業到了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
2015年12月,陳思宇寫了份6頁的報告,列出了竹木產業存在的4個大問題和解決方案,還額外給出了6條建議。他不像經常寫材料的人,先講一堆背景、政策。“我是開門見山,上來就是‘問題一’‘問題二’……”當時的市領導在6頁報告上逐一作了批示——“請環保局組織技術攻關”“請科技、林業研究”“請旅游教育推動”……陳思宇沒想到,他的報告能得到這樣的重視。
他最驕傲的,是推動成立了龍泉市竹木產業協會,整合了以前的竹膠板、太陽傘等7個大大小小的分協會,整合資源,共享信息,把分散的甚至是較勁的力量聯合了起來。
“拉攏”企業們并不容易,讓以前的7個分會放棄各自的“小九九”,也需要一家家去“磨”、去“談”。“一碗水得端平,不管分會規模大小,都要尊重他們。”
前段時間,當地兩家竹木企業的老總在飯桌上喝酒,酒過三巡爭了起來,互相撂話要打價格戰。陳思宇當天就知道了這場爭執,半夜三更把當事人拉出來調解。“內耗算怎么回事,這影響產業生態。”陳思宇是第三方,有威信,也有公心,大家知道他不會拉偏架。
企業要是有問題打來電話,問市長助理能不能來看一看,陳思宇一定到場,就算到場并不能解決問題,也要表達態度。
這也意味著陳思宇實在要操很多心。
陳思宇對自己的定位,是橋梁和紐帶。作為大學老師,能利用自身的視野和人脈幫企業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他幫那些從沒寫過申請書的企業申報重大科技項目;帶當地的企業到外地考察、搞業務對接;請有實戰經驗的專家到龍泉給企業家和員工開培訓班,聯合高校在當地辦竹木產品設計大賽……
企業家寫聯名信留他
2017年的一封信,一度震到了龍泉市常務副市長熊勇軍。
那時,陳思宇第一任市長助理屆滿。20余家竹木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代表400余家竹木企業聯名給浙江農林大學寫信:“懇切希望得到貴校的繼續支持與援助,讓陳思宇同志繼續留任龍泉工作一段時間。”
熊勇軍回憶著,摩挲著手,深吸一口氣:“是真的很敬佩,他能得到這么多企業的認可。我們都要向他看齊。”
其實,陳思宇剛來時,市里只期待這個知識分子能給竹木產業帶來一些新理論、新觀念。“沒要求他發揮很大作用,畢竟是掛職的,對他像對客人一樣,大家客客氣氣的。”熊勇軍說得坦誠。但漸漸地,他們發現,陳思宇是真的在做事:“兢兢業業,一點兒不含糊。”
那封聯名信,也把陳思宇驚到了。“很‘古老’的一種形式。”陳思宇說,“兩個字,感謝。”
聯名信算是為數不多的企業瞞著陳思宇的事情之一。畢竟,對協會里大多數企業的動態,陳思宇都門清。
采訪的某天晚上,一天的正式工作已經結束。陳思宇像其他龍泉人一樣,找了熟悉的朋友喝茶。
龍泉人愛喝茶,茶具一擺,茶水一煮,才有朋友聊天的氣氛。
接近21時,他已經進入休息時間。桌上的手機響起來。
這次是龍泉一家竹木企業的老板,姓胡。電話里說不清,胡老板又著急,那就面聊。
十幾分鐘后,胡老板來了,揣著滿腹心事。陳思宇招呼他喝茶,配上一碟瓜子,聊起了他關心的氣炭聯產項目。
陳思宇一條條地為他分析,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掌握哪些數據,能找誰了解這些數據,用地情況要怎么算,管道要怎么建……“光盯著你的竹子怎么行嘛?”談話結束時,陳思宇笑著提醒了一句。胡老板靠在椅子上,點點頭。
4年來,陳思宇去過龍泉600多家企業。他眼里的企業不分大小,都很重要。和企業相處的秘訣是走心。走心,企業才講真話。擺領導或知識分子的譜,人家防著你、不信你。但面對朋友,企業就會實誠地倒苦水。“制定政策的人一定要對產業非常熟悉,不然就是人云亦云。”
“我們龍泉把他耽誤了”
10月底,北京舉行科特派制度推行20周年總結會,大會表彰了92位科技特派員,陳思宇是其中之一。
陳思宇知道,自己這個科特派和其他科特派不太一樣。
有市長助理的身份,他有更廣闊的平臺,能調動更多資源,把竹木產業放在龍泉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
陳思宇拿過很多獎。但熊勇軍卻覺得,對陳思宇個人而言,在龍泉工作的這許多年,肯定是有損失的。
他把那些陳思宇不跟記者談的“損失”,也“抖落”了出來。
一個是錢。陳思宇團隊和龍泉合作開展的項目,不收任何項目費用。他不想惹人非議。
還有一個,是職稱。
職稱是卡在熊勇軍心中的刺。“這么好的老師,沒評上教授。我們龍泉把他耽誤了。”熊勇軍嘆息著搖頭。
浙江農林大學給老師評教授的要求之一,是必須去國外進修一年,單次時間不低于半年。但他沒時間出國進修。
“不能讓他們扎根基層的人吃虧!”熊勇軍近乎急切地替陳思宇呼吁。
其實2016年,陳思宇已經準備好了要出國。但那時龍泉的竹木產業剛有起色,正在向好發展,他就沒舍得撂挑子。這么一耽擱,就耽擱到了現在。“說實話,到了這個年紀,也有點焦慮,總覺得心里有點事。”
但陳思宇還是一句話帶過了這點小“損失”。他現在正在忙的,是龍泉市的森林經濟融合體項目。一二三產聯動,建設集循環林業、創意林業、林業科普三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森林經濟融合體,全力打造“兩山”理論轉化實踐示范地、森林經濟綜合展示地。
“人嘛,會調動;但企業一直會在。企業在,我們的服務就永遠會在。”陳思宇相信,無論位子怎么變,他都會以自己的方式,來建設“他的龍泉”。
對,陳思宇算是龍泉人了。他拿到了證書,成了龍泉的榮譽市民。
陳思宇
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省科技特派員
2015年,陳思宇被龍泉市以高端人才“柔性引智”的方式聘任為市長助理,主要負責龍泉市竹木產業轉型升級及技術革新工作。近年來,龍泉的竹木加工產業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為幫助產業渡過難關,陳思宇踏遍龍泉市19個鎮(鄉、街道),走訪調研600余家企業和林農,為政府出臺竹產業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陳思宇被當地竹木企業家稱作“娘家人”“及時雨”,有了他,發展就有了主心骨。
陳思宇最開心的事:
陳思宇在竹農和加工企業設了很多價格監測點,隨時關注竹材價格走向。最近,竹材價格升了,陳思宇和竹農一樣高興。他說,價格如果處在低位,林農收益不高,竹林養育、采伐的積極性也就不高。原竹價格上漲,說明加工企業健康運行,林農收入也能增長,一二產聯動效益凸顯。對產業發展來說,這是件好事。
陳思宇最掛念的事:
目前龍泉竹木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常打價格戰。對傳統竹木加工產業來說,產品的差異化是提升附加值最好的手段。陳思宇最掛念的,就是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只要企業需要,他就會帶著企業家赴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