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1-28 09:19:11
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 題:為有源頭活水來——廣西興安縣探索生態立縣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念、屈辰、徐海濤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堪稱標志和靈魂。地處漓江源頭的廣西興安縣探索生態立縣,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相得益彰,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尋找守護好一江清水源頭的綠色答案。
另謀發展路 鄉村換新顏
入冬后的貓兒山依然青山含黛,澗流涓涓,美麗的漓江自這里發源。清水順勢而下,流經漓江源頭第一村——興安縣華江瑤族鄉高寨村。“現在政府對生態保護越來越重視,漓江源頭水綠山青,我們寨子越來越干凈漂亮。”村委會主任潘奇全說。
走進高寨村梁家寨,風格古樸的新民居錯落有致,清澈透亮的溪水穿寨而過。坐在整潔的農家庭院里,村民們向記者講述往日光景:由于收入渠道少,“靠山吃山”其實就是砍伐林木,當地的竹品廠、木材廠曾有數十家之多,過度砍伐讓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青山變了模樣。村民住木磚房,周圍豬牛雞鴨隨意散養,垃圾到處都是。
生態壓力倒逼理念更新,當地人不再砍樹,轉而依靠“綠色、紅色(長征文化)、原色(民族文化)”發展旅游康養產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村民楊美榮的三層樓房已改成民宿。“生活垃圾、污水都集中處理,避免污染。”她說。
走訪漓江源頭,像高寨村這樣實現美麗蛻變的村莊并不少見,禁伐、禁采、禁漁等環保措施寫進村寨的村規民約,村民們愛山護水,環保意識越來越強。
流經嚴關鎮杉樹村的靈渠匯入漓江,河道旁立著河長制公示牌。“村里建了污水處理站,鋪了下水道管網,政府補貼各家改廚改廁,還配了保潔員。”村民羅傳錄對居住環境大為改善非常滿意。
興安縣城市管理監督局局長彭平介紹,目前漓江興安段1鄉4鎮全部配備了污水處理廠,利用海螺水泥窯處置生活垃圾項目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達300噸,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整治出重拳 砍掉污染源
呵護一江清水,沿岸生態的保護和修復必不可少。在漓江源頭地區,一度興起的采石挖砂曾讓漓源遭受不同程度損傷。
據介紹,漓江流域沿線曾有不少規模不一的采石場、采砂場。興安啟動環保專項整治,近3年來累計關停16家采石場和19家采砂場,拆除26孔石灰窯。今年5月起,一場礦粉、米石加工企業“關停并轉”行動迅速展開,26家無審批手續的小作坊式石料廠被永久關停,一批規模小、廠區臟亂差、工藝落后、效益低下的企業合并,整合進入縣里新建的礦粉產業園。
記者在嚴關鎮靈壇村看到,村道兩側密集分布著多個被關停的砂石廠。村民張建強是一家米石加工廠的負責人,正在處理剩余的石料。“關停污染小企業對保護環境非常好,是應該的。下一步打算與另外的石料廠合并,進入產業園規范地做。”
作為漓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興安縣近年將打造“生態興安”作為重中之重,全縣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創建率達90%,市級生態村創建率達到100%。
“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這是清代詩人袁枚游漓江寫下的詩句。如今,漓江的山依然綠意盎然,水依然清澈透亮。在2019年1月至9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漓江位居前列。
著眼民生事 激發新動能
受天氣等因素影響,“汛期洪水泛濫、旱季枯水停航”等問題曾給當地生產生活帶來不少影響。“有了幾大防洪和補水樞紐工程,問題得以解決。”興安縣委書記黃洪斌介紹,近年來陸續建成的斧子口、小溶江、川江等水利樞紐工程,大幅提升了桂林市防洪標準,并可為漓江斷面河道枯水期提供60立方米/秒的流量保障,還兼具發電、灌溉等功能,為沿線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在興安境內的高山上,綠色經濟“旋轉”不停,當地利用獨特地理優勢發展風電,今年輸送出近12億千瓦時發電量,102個自然村通過入股等方式,平均每村年集體經濟分紅2萬元。在漓江沿岸,葡萄、蜜桔等生態農業日漸紅火,綠色發展活力漸顯。
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興安縣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康養旅游等產業持續推進。去年興安縣旅游總人數超過790萬人次,旅游總消費89億元,實現雙增長。
“以前村里人都往外走,現在村子成了大公園,外地來的游客多了,大家的收入也多了。”嚴關鎮江西坪村村民羅前松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