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12-12 09:24:12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五周年,同時也是山東省所處的東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如今,這條鑲嵌在齊魯大地的“T”字型藍色“動脈”,不僅提供沿線居民生活保障水、生產必需水、河湖生態水,更盤活了南北相通、東西互濟的大水脈,成為潤澤齊魯的黃金水道。
六年調水近40億立方米
水安全保障全面提升
12月11日,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臺兒莊泵站開機運行,山東省正式啟動本年度省界調水工作。
“這是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安全運行的第七個年頭,南水北調水已成為山東省重要的供水水源。”省水利廳副廳長馬承新介紹,自2013年11月15日試通水以來,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已順利完成了六個年度調水任務,累計調入山東省水量39.21億立方米,全省已有棗莊、濟寧、濟南、聊城、德州、淄博、濱州、東營、濰坊、青島、煙臺、威海等12個市調引長江水,61個縣(市、區)因此受益。本年度,山東省將從省界抽江水7.03億立方米,向沿線12市凈供水4.34億立方米。
通水六年來,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通過近1200公里的干線工程與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相銜接,形成了南北相通、東西互濟的現代水網工程體系,不僅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矛盾,更打通了調引長江水的通道,構建起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聯合調度、優化配置的骨干水網,增強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資源供給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尤其是2014年以來,面對膠東四市降水持續偏少等問題,山東省統籌組織南水北調、引黃濟青、膠東調水工程向膠東四市實施了4次抗旱應急調水。南水北調工程突破汛期不供水的規劃設計,連續3年實施汛期調水,成為膠東地區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魯北部分地區,由于淺層地下水苦咸,深層地下水含氟高,飲水安全一直是當地老百姓的心病。
2015年底,武城縣開始引入長江水,使老百姓徹底告別了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以前只能喝井水,味道苦澀不說,大家普遍有黃牙病,腳后跟疼。如今喝上長江水,口感好了,也沒有水垢,變化很明顯。”武城縣郝王莊鎮萱草水鄉社區居民張金云說。
昔日河湖華麗變身
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冬日的南四湖水面清澈、水天相接。日漸蒼黃的蘆葦隨風搖曳,不時有鳥兒展翅飛過。回望十多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模樣。
據原山東省南水北調局黨委書記、局長孫義福介紹,2002年東線工程啟動時,調水沿線水質污染十分嚴重,作為重要調蓄水庫和調水通道的南四湖、東平湖均為劣五類水。
“南水北調工程關鍵在治污、重點在治污、難點在治污。”按照國家南水北調治污規劃,調水干線要達到三類水質目標,需削減污染負荷絕對量80%以上,治理難度非常之大。
山東創造性地實施“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開創了全國第一個劣五類水體通過治污達到三類水體的典范。“不僅絕跡多年的銀魚、鱖魚、毛刀魚等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魚類重新出現,連多年罕見的震旦雅雀、赤麻鴨,還有號稱‘水中鳳凰’的水雉也回來了。”微山縣攝影愛好者陳保成告訴記者,近幾年,他在南四湖周邊拍到的鳥類多達100多種。
水質改善了,但要維持良好的水環境離不開水源的補給。資料顯示,2014年6月,持續干旱導致南四湖湖區蓄水不足歷年同期的兩成,水位降至2003年以來最低,生態告急。同年8月5日,通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長江向南四湖實施生態應急調水,歷時20天,入湖水量達到8000萬立方米,湖區水位逐漸回升,湖面也逐漸擴大。
“南水北調工程的通水,徹底改變了南四湖、東平湖無法跨流域補源的歷史。”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德剛介紹,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先后向南四湖、東平湖及南水北調工程調蓄水庫進行生態補水3.64億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湖區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避免了湖泊干涸導致的生態災難。
此外,自南水北調濟平干渠工程2005年通水運行以來,先后通過調引長江水、黃河水累計為小清河補源1.1億立方米,為濟南市保泉補源供水1.65億立方米,極大改善了小清河濟南市區段水質和生態環境,有力保障了濟南泉水持續噴涌。
助力沿線防洪排澇
工程社會效益不斷凸顯
一渠清水北上齊魯,在提升供水安全和生態保障的同時,這座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還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通過泵站工程、渠道工程等與沿線地區的防洪除澇工程有效對接、聯動實施,城市防洪和農田排澇能力大大提高。”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瞿瀟告訴記者,在抗擊臺風“利奇馬”過程中,南水北調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夏天,受臺風“利奇馬”影響,自8月10日起,山東省多市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8月11日,在位于南水北調蘇魯省界調水起點的棗莊市臺兒莊城區,平均降雨量已達到160毫米,城區水位達到26.06米,防汛形勢異常嚴峻。但是,城區洪水無法自排入運河,同時,因排澇能力有限,已無法緩解城市排水壓力。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根據相關協議,經省防指指示,臺兒莊泵站開啟一臺機組為地方排澇。回憶起當時情形,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棗莊管理局臺兒莊泵站管理處副主任劉欽冬感嘆:“這是泵站建成十年來,首次為臺兒莊城區防汛開機,若沒有臺兒莊泵站協助排澇,整個城區將面臨嚴重內澇的險境。”
同樣的緊急情況還發生在小清河干流搶險過程中。通過連夜挖通分洪連接渠,及時讓小清河干流洪水分入南水北調膠東輸水渠道,順利實現分洪600余萬立方米,使沿岸地區遭受的洪水和內澇災害得到有效緩解。
南水北調工程的社會效益還不僅如此。在建設過程中,南四湖至東平湖段南水北調工程與航運相結合,打通了兩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大運河韓莊運河段航道由三級航道提升至二級航道,通航能力明顯提高。南水北調21項中水截蓄導用工程與防洪除澇、灌溉、生態保護等結合實施,在有效發揮工程的水質保障功能同時,每年可消化中水2億立方米,山東省30個縣(市、區)直接獲益,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0余萬畝。
六年來,這條藍色大動脈已然成為山東省的供水要道。同時,伴隨著今年11月28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臨清市開工建設,未來河北省和天津市將通過從山東省繼續向北延伸的新輸水渠道用上長江水。這意味著,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在保障山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將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凸顯工程戰略價值和社會效益。(方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