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
2019-12-29 17:04:12
2019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我國首部社區矯正法。這部以促使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為目的的法律,共九章63條,將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從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發展歷程來看,社區矯正不是新生事物。2003年,社區矯正工作首先從天津等地開始試點,此后由點到面,逐步在全國推開。16年來,全國累計接受社區矯正對象達478萬,累計解除矯正對象411萬。近幾年每年接收矯正對象50多萬,解除矯正59萬,正在列管的有126萬;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犯罪率一直維持在0.2%的低水平。從實施效果看,社區矯正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節約刑罰執行成本,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促進司法文明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多年來的社區矯正工作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一次生動的法治實踐。
2011年,社區矯正作為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寫入刑法,使這項工作有法可依。因應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社區矯正法將這一制度進一步具體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新法重申,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通過監督管理、教育幫扶,促其在社會化環境下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悔罪意識,消除重新犯罪因素,達到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目的。
這部社區矯正法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明確了社區矯正的工作原則和目標。社區矯正適用的四類人員都要經過評估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對所居住的社區也沒有重大的不良影響。目前來看,社區矯正對象有90%以上都是緩刑犯,且一般都屬于初犯、偶犯、過失犯,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通過適度監管和有針對性的矯正措施,可以做到順利回歸社會。
二是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法對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社區矯正作了許多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參與社區矯正;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引導志愿者和社區群眾,利用社區資源,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教育幫扶;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公開擇優購買服務、項目委托的方式,委托社會組織提供心理輔導、社會關系改善等專業化幫扶等。
三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社區矯正信息化水平。社區矯正法就信息化核查、使用電子定位裝置等作出專門規定,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提供了法律依據。根據社區矯正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運用手機定位、視頻通話等信息化核查方式掌握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根據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對不服從管理的五類特定情形的矯正對象,可以按照規定的批準程序和期限,使用電子腕帶等不可拆卸的專門電子定位裝置加強監督管理。
四是充分考慮社區矯正對象的個體特征、日常表現等因素,因人施教,實施個別化矯正。社區矯正法明確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矯正對象的情況為其確定矯正小組,負責落實相應的矯正方案。這個矯正小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人員以及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組成。要把矯正小組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抓手,對矯正對象實施有效管理,組織其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
來源:人民法院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