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1-06 09:27:01
補短板強弱項、兜底線提質量—— 江蘇濱海縣:建起扶貧“職通車” 本報記者 薛海燕 蔣 波 通訊員 胡亞萍
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江蘇鹽城市濱海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近年來,濱海縣建立以產業扶貧為引領,就業、教育、健康、安居等為支撐,政府托底扶貧為保障的“1+6+1”立體幫扶體系,打出產業富民、項目強村、民生保障等一系列扶貧“組合拳”,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精準脫貧之路。
幫錢幫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濱海縣的省定貧困村雙港村,地處黃河故道邊,是典型的高沙土地區,只能種植旱季作物,集體收入空白,外債倒有不少,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2018年,孫俊作為江蘇省委駐濱幫扶工作隊隊員來到這里駐村。孫俊和村黨總支副書記王兆明一起,著手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帶領黨員為村集體瓜蔞項目和白首烏基地做義工,盤活村集體資產,聚起民心。黨組織成為促進發展、富有活力的戰斗集體。
“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在濱海縣委副書記、江蘇省委駐濱幫扶工作隊隊長李建方的建議下,工作隊與貧困戶結了“親戚”。對這些“親戚”,工作隊采取一戶一策的方式,鼓勵結親戶種菌菇、養雞、養鵝……
“要不是李隊長,我們家就在窮窩窩里爬不出來了。”貧困戶徐為新是李建方的結親戶,由于身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生活困難。在李建方的幫助下,他改造升級了小型縫紉代加工點,同時還帶動了其他群眾增收。2019年,工作隊拿出扶貧資金4.1萬元,為他添置10臺縫紉機。到去年底,徐為新增收2萬元,帶動6名農民就業增收。
提高工資性收入是低收入農戶擺脫貧困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濱海充分發揮就業扶貧在精準脫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大扶貧“職通車”組織力度,千方百計讓低收入農戶盡早脫貧。
“2019年,南京宏光空降設備廠等軍工企業就與濱海縣簽訂了服裝代加工業務。”李建方告訴記者,加上1000多畝設施農業崗位需求,可帶動約700人家門口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6人。
“‘職通車’活動提供優質的就業崗位和高效便捷的就業平臺,構建起用人單位與低收入勞動力之間的橋梁,實現無縫對接、互聯互通。”濱海縣人社局局長蒯中華說,人社部門聯合扶貧辦和各鎮,建立臺賬,對接企業,組織招聘,幫助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面對面溝通對接,并進行跟蹤問效,確保活動富有成效。
針對農村缺人才、集體缺產業的現狀,濱海縣重點發展畜禽養殖、林果經濟、“四青”蔬菜等5大扶貧產業,累計實施3.28萬個到戶項目。扶持26家龍頭企業,在鎮、村發展72個“扶貧車間”“田頭工廠”,帶動1950名低收入農戶務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濱海縣在特色基地設立了5個“田間學堂”,為低收入農戶免費開展種植養殖技能培訓,每年培訓500戶以上。
扎牢脫貧攻堅“保障線”。“教育是扶貧工作中最基礎,也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以‘扶資、扶志、扶智、扶技’為抓手,濱海決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去學習機會。”濱海縣教育局局長周青打開濱海教育的民生賬本說,4年來,556名貧困學生考入縣重點中學,488名貧困學生考入本科院校,461名貧困學生實現穩定就業。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將繼續補短板強弱項、兜底線提質量,全力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濱海縣委書記孫軼說。
薛海燕 蔣 波 【編輯:姜雨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