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1-09 19:19:01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9日電 特寫:寒夜里 鐵軌旁 一束溫暖的光
新華社記者朱文哲
1月9日,隆冬時節的午夜時分,“青城”呼和浩特已漸漸熟睡,呼和浩特東火車站高速場的網圍欄外卻熱鬧起來。
“今天施工作業的‘天窗期’是零點三十分到三點三十分,我們要在這3個小時內,對呼和浩特東站高速場東西兩側的道岔進行探傷檢查。”李勝軍說。
李勝軍是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工務段探傷車間三工區副工長,當鋼軌探傷工已有8個年頭,像今天這樣的凌晨作業,對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飯。
對鋼軌探傷,好比為鋼軌“做B超”。李勝軍介紹說,受列車荷載沖擊等因素影響,鋼軌內部可能會產生肉眼不可見的損傷,嚴重時會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對鋼軌實施探傷作業是保障列車運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零點十分,距離入場作業還有二十分鐘。
與其他工友在準備作業工具有所不同,探傷工耿俊義手里一直提著一個水壺,既不喝水,也不用來暖手。
“在接近零下二十攝氏度的環境下,作業通道門的鎖頭經常會被凍住,我們上工之前必須先進行檢查,一旦發現鎖頭被凍住就要用開水燙它,讓它能順利打開。”耿俊義說,燙早了鎖頭容易再被凍住,燙晚了會影響入場時間,他必須要掐好這個時間點。
零點三十分,作業通道門打開,工人們帶著超聲波鋼軌探傷儀準時進入作業場。
“今天的作業地點離單位特別近,算是比較輕松的班。”鋼軌探傷工楊尚說,多數時候作業地點與單位都有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加上往返的時間,上一次工要七八個小時。
軌枕上蓋了一層厚厚的雪,在星光下顯得愈加雪白。
為達到最好的照明效果,李勝軍和工友們習慣把手電系在腰間,這樣既不影響彎腰作業,還能使照明達到所需效果。一道道晃動的暖色光線,在月夜下顯得格外溫暖。
作業中,鋼軌探傷儀遇到潛在問題會發出“嘟”的聲音。為了能聽清這個提示音,工人們從不戴厚棉帽,哪怕是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哪怕他們的耳朵被凍得通紅。
凌晨兩點,完成車站西側道岔探傷任務的工人們,手推著儀器,腳踩著道砟,深一腳淺一腳地向東側的作業場走去。
李勝軍的愛人張媛也是探傷車間的職工,盡管在同一單位工作,但夫妻二人聚少離多。“白天她上班,晚上我上班,很多時候我倆是在車間碰面。”推著儀器走向東側作業場的李勝軍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在寒夜中倍感溫暖。
軌枕與軌枕的間距是0.6米,這個距離小于我們正常的步幅。在線路上走得時間長了,工人們就養成了走小碎步的習慣,步幅小但走得快。多數時候,記者很難追上工人師傅們的腳步,他們的背影是記者能取到的最多的“鏡頭”。
采訪途中,記者遇到了在線路上進行道岔轉轍機檢修的電務工人,還遇到了檢查線路幾何尺寸的線路工。和李勝軍一樣,他們也是將手電系在腰間,照亮前進的路。
楊尚對記者講,今天凌晨在鐵路線上進行各類作業的工人可能會接近千人。夜色中的鐵路線看似安靜,其實到處都有默默堅守的鐵路工人。
凌晨三點半,工人們結束了今天的鋼軌探傷作業,按時撤離作業場。
天還沒亮,城市依舊在熟睡,只有那束手電的光,讓寒夜顯得格外溫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