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0-03-18 15:27:03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2019年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60.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這組數據,是我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的重要標志,意味著我國提前一年完成《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的發展目標。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
改革開放以前,由于人口就業壓力巨大、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方面的現實國情,我國城鎮化進程較緩慢。1949年至1978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10.64%增加到17.92%,平均每年提高不到0.3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1978年至2018年,全國總人口增長1.5倍,而城鎮人口增長4.8倍;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由17.92%增加到59.58%。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明確提出了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健全機制、縱橫聯動、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新型城鎮化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城鎮化。進一步拓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時期推進“夾生”城鎮化向新型城鎮化轉變的重大舉措。2019年,海南省與寧波、廣州、南京、西安、石家莊等大城市出臺新的落戶政策,進一步放開放寬落戶條件。目前,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除部分省會城市外,基本取消城市落戶限制;東部地區小城市基本不設落戶門檻,大中城市落戶政策持續放寬。
在人口城鎮化穩步推進的同時,城鎮化空間格局也在進一步優化,城市群規劃建設穩步推進,跨省區城市群規劃全部出臺,省域內城市群規劃全部編制完成。2019年,國家有序推動了哈長、長江中游、中原、北部灣、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加快滇中等邊疆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報批工作,大力支持成渝城市群發展。目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人口經濟承載能力不斷增強,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初見成效,特大鎮設市取得新突破,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此外,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增長動能不斷優化,大城市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經濟質量與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城鎮化相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地”“錢”“權”等改革都取得一定進展。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有效增強了我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支撐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從擴內需的角度看,隨著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的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將帶動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也會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進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從產業升級的角度看,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隨著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人們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變革,生活水平也將穩步提升,將帶來對生活性服務業消費需求的增長;同時,也會擴大生產性服務需求,增強創新活力,驅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看,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中西部地區將培育形成新的增長極,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動人口經濟布局更加合理、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當前,我國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新形勢,要按照中央部署,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要推動城鎮落戶,關鍵是使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等重點人群在城鎮更加便捷落戶,同時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對常住人口的覆蓋范圍,切實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保證全面完成1億人落戶目標。二是要扎實推進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促進各地區城市群發展,指導地方開展都市圈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提高重點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平,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三是要進一步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城市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推進城市更新,著力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此外,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向鄉村流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和城鄉公共設施聯動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