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專家學者看兩會】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演進與價值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0-05-28 14:35:05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全國兩會肩負著謀劃部署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重要使命。縱觀兩會,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下組團講話,還是“一府兩院”工作報告,處處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這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價值關系的高度凝練,在這種關系中,人民群眾是作為終極目的而存在的,也是作為價值需求而存在的,而中國共產黨人是作為價值追求的主體而存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可分為四個階段,簡要表述為:使人民當家作主—以人民物質富裕為本—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當家作主,很好理解,這里著重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歷史演進。

  以人民物質富裕為本——大力發展生產力

改革開放之初,社會百廢待興,人民缺吃少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作為奮斗目標。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實際上就是關注人,特別是關注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這是以人民富裕為本的基本價值追求。

以人民物質富裕為本,有其哲學基礎。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堅持以人民富裕為本,既合規律性又合目的性。馬克思指出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就是“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構成了人的最基本需要,只有最先滿足這些需要,人才能真正生存下來。而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又會引起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不斷取代舊的需要。以人民富裕為本的價值追求,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初期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基礎之上的,是人們對衣食住行及其他一些東西的迫切需求的基礎上提出的,也是以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

以人民物質富裕為本,以社會主義本質為根據。在改革開放初期,把實現人民富裕作為基本價值追求,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社會主義優越于資本主義的地方就在于能夠實現更多人的富裕。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中國共產黨人所實現的富裕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富裕,而不是少數人的富裕,這便體現了社會主義為人民大眾的價值立場。

以人民物質富裕為本,有其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據。社會主要矛盾,實際上表達和體現的是人民群眾的需求狀況,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是社會發展狀況與人的需求發展狀況及其二者之間關系狀況。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意味著:由于受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即落后的社會生產的制約,人民的需求層次只能限于“物質文化需要”,而且當時人民群眾的需求狀況總體上也只能定位在“物質文化需要”上。用大眾化的語言,這種“物質文化需要”主要還是“物質需要”,這種“物質需要”,就是實現人民物質富裕。

  以人為本——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隨著物質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物質財富不斷積累,人民溫飽問題總體上得到解決。但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了: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片面追求GDP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生態失衡等,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出現某些緊張的局面。因此,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新世紀中國發展的新情況,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這些新理念新戰略,雖然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中,針對“以物為本”,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本身的價值地位。

以人為本,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其哲學基礎。改革開放初期,生產力水平落后的社會現狀迫切要求我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但當時人們對生產力中“物的因素”與“人的因素”的內涵與關系認識并不準確全面,結果導致社會發展出現了“見物不見人”的傾向,把“物”單純等同于生產力本身,對生產力的追求,對人的富裕的追求,變成了對“物”的追求。因此,過分開采自然、浪費資源,片面追求GDP的增長速度,而忽視了人的作用與人的發展。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徹底打破了以物為本的窘境,也使人的主體能力與作用逐漸凸顯出來。我們也逐漸認識到,要想推進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將生產力中“物的因素”與“人的因素”有機統一起來。“物的因素”要求我們必須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而“人的因素”作用的發揮要求我們尊重并彰顯人的主體性地位與價值,符合人的尺度與人的發展規律。

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不是對以人民富裕為本的否定,而是對它的繼承與發展。首先,從實踐背景來看。二者雖然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價值追求,但都是各自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其價值追求自然具有歷史傳承性。對人民富裕的價值追求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初期,而對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產生于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發展時期,但后者是建立在發展初期取得成就的基礎的,沒有人民富裕的基礎,何談以人為本。其次,從各自內涵來看。以人為本的內涵更加豐富,它不僅包含著繼續實現人民富裕的價值追求,而且還包含著對人本身發展的尊重,對人的主體地位、價值地位的自覺,對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強調等,還內在蘊含著實現價值的方法更加科學,要更好的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最后,從實現價值的方式、方法上來看。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要求推進科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這要比為了追求人民富裕而片面追求物質財富的積累與經濟發展更加科學、更加全面。

  以人民為中心——使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精髓和靈魂,具有文本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具有非常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歷史性成就為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追求的躍升,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這個新時代,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以人民為中心,是解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地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要通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由此,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已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人民的溫飽、總體小康問題得到了穩定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對物質富裕的追求變為現實。同時,新時代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日俱增,不僅包括對物質文化的需要,還有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全環境、社會秩序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我國生產力水平雖然總體有所提高,但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日益突出,成為影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約因素。因此,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要更好地解決這一社會主要矛盾,就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貫穿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在繼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繼續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同時,更好地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