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千年懸棺迷霧重重 古DNA技術能否一窺真相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6-02 07:47:06

懸棺葬,是把殮尸棺木高置于臨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懸崖峭壁上的崖壁、洞穴、裂隙的一種喪葬習俗,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在東南亞乃至太平洋群島也能看到。由于存在大量未解之謎,這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也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神秘色彩。

長期以來,懸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學界的廣泛關注。不久前,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為人們揭曉懸棺謎底開辟了新的視角。

懸棺葬習俗關聯哪些特定族群

云南昭通鹽津縣豆沙關,地處金沙江流域的關河沿岸。壁立千仞的石巖,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在豆沙關古鎮工作的朱曉瑜,偶爾要當兼職導游,給來訪的客人講解腳下布滿深凹蹄印的秦五尺道的歷史,以及對面關河之上近40米高處懸崖巢縫里的懸棺傳說。

“許多人都提出同樣的問題:這些棺木怎么放到絕壁上的?真是‘僰人’放的嗎?存放了多長時間了?為何要放到絕壁上?民間對此有很多傳說,卻一直沒有科學、權威的答案。”朱曉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豆沙關殘留有10余副懸棺棺木。至于這些棺木怎么被放到絕壁上去的,早年有提升法、棧升法、腳手架法等之說。2015年,昭通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云南大學的探險專家,對從這里采集的木質標本作了碳14測定,結果顯示,豆沙關懸棺約有600多年的歷史。

“僰人”是已經消失的少數民族,懸棺葬在昭通,當地一直認為這是“僰人”的習俗,但懸棺葬習俗的最早族群到底是誰,仍長期存在爭議。“川南和滇東北金沙江流域的懸棺葬,是我國內地年代最晚的懸棺葬文化遺存,也是我國懸棺葬遺址分布的西極。”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表示,隨著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這類遺跡正越來越少。年代最早的懸棺葬遺址,位于我國福建省武夷山地區,距今3600年,相當于商周時期。福建武夷山地區被認為是懸棺葬習俗的發源地,爾后由此傳播到了華南其他地區以及東南亞和太平洋諸島。

“以前,根據放射性碳測年序列、分布特征和文化聯系模式,有科學家推測懸掛棺材的習俗在中國南部和東南亞具有‘東至西’和‘北至南’的分布。泰國北部的懸棺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雕刻的內容也不同,且大多放在洞穴中用木架支撐,這被認為是對當地環境的文化適應。”吉學平說,但是,懸棺葬習俗的起源、人群源流、文化傳播和擴散模式,以及族群歸屬和其與現代人群的關系等仍然存疑,需要借用新的科技手段加以研究,才能解開重重謎團。

此次研究發現,位于泰國西北部海拔較高的山區分布著一個懸棺葬群,距今2100年至1200年。泰國藝術大學的拉斯米·舒孔德教授等人認為,與其他東南亞懸棺葬遺址相比,這個遺址群的棺木風格和隨葬品發生了重要改變,可能是對當時該地氣候與地理環境適應的結果。懸棺葬習俗沿襲了3000多年,雖然明代末期在我國大陸已經銷聲匿跡,但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的托拉賈人社區尚保留有類似的習俗。

“關于懸棺葬人群的族屬問題,體質人類學研究支持懸棺葬人群與侗傣語系人群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而從對懸棺的隨葬品分析認為,南亞語系的孟高棉族群和苗瑤語系人群,是懸棺葬習俗重要的實施者和傳承者,甚至還涉及少部分中原漢文化。”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曉明說。

懸棺里的先祖與當今人群有何關系

古DNA,顧名思義是從考古材料、古生物化石、生物遺體、遺跡及沉積物中獲取的古代生物DNA分子,主要來源包括博物館標本,以及如琥珀、永久凍土等特殊條件下保存的古生物組織及其樣品。

現代科學證明,DNA可以存在幾十萬年以上。通過對其研究,可以逐漸揭開人類起源、演化和遷徙之謎,對推動人類學、進化遺傳學與群體遺傳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泰國藝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術,對來自云南昭通威信和鹽津、廣西右江流域百色市華村和泰國邦瑪帕地區,年代在2500年前至660年前的13個懸棺葬遺址、共41個人類遺骸樣品開展了線粒體DNA全序列分析。

“考慮到相同的喪葬習俗、相似的文物文化和相近的地理位置,我們將懸掛棺材樣本按云南和泰國分為兩組。”張曉明介紹說,他們從這些來自懸棺的人類遺骸中提取了古DNA,并使用相關技術,豐富了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然后使用為群體規模化全基因組測序而設計、可處理數萬個樣本的儀器組,對構建的古DNA樣本進行測序。

張曉明團隊發現,基于線粒體中遺傳物質單倍型分析,來自云南的懸棺樣品高度多樣化,在9個個體中,檢測到8個不同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譜系;相反,來自泰國北部樣品的單倍型多樣性相對較低,在28個個體中僅檢測到7個譜系。

“這意味著滇東北的懸棺葬人群中,母系遺傳世系遺傳多樣性非常高,而泰國北部的懸棺葬人群的遺傳多樣性相對較低。”張曉明介紹,來自我國云南和廣西南部與泰國北部的懸棺葬人群具有相同的譜系,這表明他們具有密切的遺傳聯系,這也意味著懸棺喪葬習俗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分散到了具有相似族群血統的不同地區。

這個研究結果也符合懸棺葬習俗在中國南方起源并向南流傳到東南亞的觀點。另外,亞洲不同地區的懸棺葬人群之間共享少數的母系遺傳世系,表明不同懸棺葬人群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課題組把遺傳學分析結果與考古學、體質人類學、民俗學和歷史學等的證據相結合,推測懸棺葬習俗約在3600年前起源于中國東南沿海如武夷山地區的百越族群中,他們是現今民族眾多的侗傣語系族群的先祖。

懸棺葬風俗靠什么傳到東南亞

張曉明團隊通過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譜系成分頻譜的比較,證實了南部種群與懸棺葬人群的密切關系。

“盡管來自不同地理區域的懸棺葬人群之間存在遺傳聯系,但我們發現云南和泰國北部人群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因為在檢測到的14個單倍型中,只有一個單倍型在他們之間共享。”張曉明介紹,相關研究顯示,大約在7500年前泰國北部種群人口流行的線粒體遺傳物質譜系呈快速擴展之勢,這個時間點遠在8世紀到10世紀他們從中國南部大規模遷移到今泰國之前,也早于泰國北部原棺材碳14測定的2200年的最早懸棺葬年代。“鑒于這些線粒體中遺傳物質譜系在如今泰國北部人群中也很普遍,我們推測這些譜系可能起源于當地。換句話說,來自泰國北部的懸棺葬習俗,可能源于文化同化,而不是懸棺葬人群的大規模遷徙。”張曉明說。

相關遺傳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南部和泰國北部的懸棺內人口的線粒體遺傳物質單倍型多樣性存在“北向南”下降特點,這與基于文化遺跡的懸棺葬習俗的假定遷徙路線一致。之后,懸棺葬習俗以人群遷徙和流動的方式在華南地區廣泛流傳。然而,大約在2000年前,少數懸棺葬習俗傳承者以文化擴散的方式,將這一習俗大面積傳播到了泰國北部等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原住民群體中。(記者 趙漢斌)

[責任編輯:楊凡、蔣冬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快遞單“裸奔”、APP過度索權 個人信息保護面臨新挑戰

快遞單“裸奔”、APP過度索權等老問題沒解決,人臉識別等帶來的新問題又來了。新老問題疊加,個人信息保護面臨新挑戰。特別是疫情期間,居...[詳細]
工人日報 2020-06-02

南水北調完成“體檢” 恢復通水

原標題 南水北調完成“體檢”恢復通水。昨天(6月1日),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正式完成“體檢”,全面恢復通水,首都供水保障率進一步得到...[詳細]
北京日報 2020-06-02

央行等八部門出臺指導意見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姚均芳、吳雨)記者1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為推動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適應市場主體的需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規模...[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 創新工具促進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吳雨、姚均芳)中國人民銀行1日聯合銀保監會等多部門發文,進一步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并加...[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通訊: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海外基地“趕工記”

通訊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海外基地“趕工記”。當地時間5月27日晚上10時許,在位于馬來西亞霹靂州華都牙也的制造基地,王新宇登上一列ETS2...[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孫春蘭在北京調研時強調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學復課

孫春蘭在北京調研時強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學復課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中共中央政治局...[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武漢大學:6月8日起畢業生可分批次返校

新華社武漢6月1日電(記者李偉)武漢大學1日晚間發布通報稱,現居境內的畢業生和有科研任務的研究生,按照錯時錯峰、自愿申請原則,自6月8...[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一汪碧水“保衛記”——天津防治水污染見聞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以前,這附近常有污水偷排偷放,河水黑臭,人人繞著走,現在已經大變樣了。”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處處長趙文...[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孫春蘭在北京調研時強調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學復課 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來到北京市中小學和幼兒園,檢查疫情防控工作,看望...[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李仰哲任福建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 代理主任職務

中新網福州6月1日電福建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6月1日在福州閉幕。會議任命李仰哲為福建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代理福建省監察委員...[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6-01

“小蜂王”的大夢想

新華社貴陽6月1日電(記者羅羽)開著車,載著一個個蜂巢,32歲的韋國良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村寨。“這個時段是一個放蜂巢的關鍵時段,必須及時...[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生態環境部: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中國生態環境部1日消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截至2020年5月30日,全國醫...[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6-01

行業報告:我國童書出版年逾4萬種成“領漲力量”

題 行業報告 我國童書出版年逾4萬種成“領漲力量”。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全民閱讀與融媒體智庫聯合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詳細]
新華網 2020-06-0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