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6-10 16:03:06
新華社西安6月10日電 題:奶瓶、向導和守候——秦嶺深處一家三代的“熊貓緣”
新華社記者張斌、徐漢
清晨,秦嶺深處,陜西佛坪縣熊貓谷景區內的大熊貓野化培訓基地,一場急雨打亂了工作人員何鑫的節奏。
給大熊貓準備完竹子后,他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自己的早餐,就又趕忙引導兩只大熊貓回到圈舍,“怕它們被雨淋著”。
這已是何鑫在此工作的第八年。2012年,22歲的他告別了上海一家工廠,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鄉佛坪。
佛坪,位于秦嶺南麓腹地。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佛坪劃出350平方公里的區域,建立了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目前,這里生活著上百只野生大熊貓,被稱為“熊貓縣”。
“聽到要招聘大熊貓飼養員,包一背,我就趕回來了。”何鑫說。
從繁華都市回到秦嶺山中,朝夕相處的對象從機器變成了大熊貓,這反而讓何鑫有一種“熟悉的自在感”。
這種感覺來自童年。
何鑫的老家在佛坪一個叫三官廟的村子。三官廟位于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了給大熊貓“騰地”,2006年村里實施了整體搬遷。因為對地理地形了然于心,加之熟悉大熊貓及很多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父親何慶貴成了科研人員的專業向導。
“父親出去做向導時,我就跟著,背著干糧,一天跑三四十公里。跑得次數多了,我也能辨識大熊貓的蹤跡。”何鑫說,“小學、初中一到寒暑假,我基本上都跟父親在山里跑。”
跟大熊貓打交道久了,他還掌握了很多冷門知識。“大熊貓在初春容易下山找竹筍;它們的叫聲像羊一般;糞便尖的一頭就是它們前進的方向,成年大熊貓一天的糞便有20多公斤……”
更遙遠的記憶被何鑫珍藏在電腦里。這是一張拍攝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照片,照片里記錄了何鑫的爺爺奶奶為大熊貓幼崽喂奶的場景。
“我爸說,當時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三官廟一帶巡山時,在一個山梁上發現一只大熊貓幼崽,等到天要黑都沒見大熊貓媽媽來,幼崽獨自在野外很危險。于是,工作人員抱著大熊貓幼崽來到我家,爺爺就拿著我的奶瓶,沖了奶粉給幼崽喂。”何鑫說。
“其實,這好似一種緣分,我接過這一棒,又在基地里照看大熊貓。”他說。
這些年,何鑫和父親何慶貴并不常見面。父親幾乎都在山上跑,帶著一波又一波的科研人員在秦嶺里觀察研究大熊貓;兒子何鑫則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居住于基地里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他的愿望就是把大熊貓養得健康活潑。
父子倆偶爾見面,談論最多的話題也是大熊貓。
偶有閑暇,何鑫喜歡拿著相機,在基地和野外拍攝秦嶺中的動物。在他的作品里,大熊貓、羚牛、金絲猴、太陽鳥等珍稀動物充滿靈性,妙趣動人。
他也喜歡在社交平臺分享作品,想讓更多人了解秦嶺和秦嶺里的動物,知道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有傳媒公司看到了何鑫的作品,想請他“出山”,還給出了幾倍于飼養員工資的邀請。睡了一覺后,何鑫給對方回過去電話,還是拒絕了。
“我的作品來源于現在的生活和工作,而且我對這里有了感情,舍不得離開,就愿意守候在這里。”他說。
讓何鑫高興的還有,多年來,自己的家鄉持續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堅持“生態立縣、林藥興縣、旅游強縣”的發展戰略,珍稀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升,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秦嶺四寶”齊聚,金錢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也在佛坪“安家落戶”,不斷繁衍生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