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20-06-11 09:30:06
熱解讀全國兩會結束僅十余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考察。6月9日,他走進賀蘭山下的鄉村生態觀光園和葡萄種植園,重點了解當地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情況。
在鄉村生態觀光園,總書記舀起魚苗、蟹苗,放進田邊水渠的細節備受關注。
將自然生態和農業、漁業、休閑旅游結合,是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的一大特色。園區對原有的稻田、魚塘及田園景觀重新規劃設計,給游客帶來“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旅游體驗。
稻漁空間負責人趙建文說,他們從最開始種有機水稻,逐漸發展稻漁立體種養,如今形成了休閑觀光農業。游客在這里不僅可以體驗農耕、垂釣,還可以通過信息平臺追溯有機水稻、有機瓜果等產品質量。目前,園區每年產出大米260萬公斤,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民80余人就業。
農業、農村、農民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系。他特別指出,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謀劃和落實。
早在正定工作時,為增加農民收入,習近平就曾帶領當地百姓發展一批種植、養殖和試驗相結合的農業基地,正定也因此先后被評為“小麥種植基地縣”“瘦肉型豬基地縣”“果品基地縣”。
在福建工作時,他又針對閩東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要在“農業綜合開發上下功夫”,“即開發利用一些宜農、宜林、宜漁的新資源,以適應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對當地干部群眾說。
此次考察的稻漁空間和葡萄酒產業是范例也是縮影。
放眼全國,稻漁空間已經在多地推廣,并且因地制宜,區域特色明顯。生產模式上,逐步形成稻-蟹、稻-蝦、稻-魚、稻-貝等二十余種典型模式。分布地區不同,相應水稻種植、水產品養殖、田間工程技術等也各有特色。稻漁空間的綠色附加值不斷攀升。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已建成上百個酒莊,年產葡萄酒1.2億瓶。產品遠銷法國、德國、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品葡萄酒在國際大賽中屢獲佳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地方考察中,都十分關注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此次在寧夏考察特色產業時,總書記也尤其關心群眾受益的情況。
習近平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月6日,在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醒“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他當時表示,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他要求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攻堅對接鄉村振興,其實是長久性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的有力抓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目前農村地區產業發展情況開出的有針對性的“藥方”。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