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云南騰沖:讓司莫拉的明天更加幸福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6-14 20:25:06

“共產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社會主義好哎,架起幸福橋。哎……道路越走越寬闊,越寬闊……”聊起司莫拉佤族村近些年的變化,村民們有說不完的話,如何表達?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說:“這歌詞就是最好的詮釋。”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佤語為“幸福的地方”,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原生態佤族聚居村落。雖然名叫“幸福的地方”,但前些年這兒的村民并不幸福,“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是昔日的真實寫照。

近些年,司莫拉乘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春風,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鄉村旅游,在實現整村脫貧的基礎上,村容村貌、群眾精神面貌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真正成為了一個幸福的地方。

愁臉變笑臉,貧困發生率從21%下降至0.45%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農村,農民基本靠種地吃飯。但在司莫拉佤族村,人均水田占有量僅有1.3畝。不僅量少,而且分布零碎,耕種起來十分不便。

“土地零碎、人均耕地面積少;缺技術,產業發展上不去,是導致司莫拉貧窮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家清說,貧窮,曾一度讓村民們愁容滿面。

李發順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家里窮,初中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由于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做些粗活,泥水匠、洗礦工……啥都干過,但最終還是沒能擺脫“貧窮”的束縛,日子并不好過。

天有不測風云,2010年春節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李發順嚴重顱內損傷,在醫院里躺了兩三個月,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了4萬元的外債,這讓原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

出院后,李發順的四肢只有右胳膊能動。“當時醫生說他可能一輩子都站不起來了。”李發順的妻子楊彩芹說,為防止肌肉萎縮,她每天都會用繩子綁著李發順,一步一挪地幫他練習走路。

“堅持了3年多后,他終于丟掉了拐杖,但依然不能干活。”楊彩芹說,為了養家糊口,她只能四處打工,洗碗、當服務員、進工廠……只要是不違法能賺錢的事兒,她都干。

“最難的時候,每個月領了2000塊的工資,只敢給自己留50塊的生活費,其余全部寄回家。”楊彩芹一邊說,眼淚一邊在眼眶里打轉。

回憶起前幾年的生活,一向剛強的李發順也沒有忍住眼淚。“家里兩個老人、兩個孩子,全都眼巴巴地盼著妻子,我又掙不了什么錢,感覺自己活著都是家里的負擔。”李發順低著頭說。

2014年,脫貧攻堅的春風吹到了司莫拉,李發順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政府的一些幫扶后,情況才慢慢好轉。

李發順也沒有頹廢沉淪,一直在找“活路”。“賣水果、理發、竹編、配鑰匙、修鞋子、生豬養殖....。.能干的他全都干了。”楊彩芹說。

提及養豬,李發順滿臉自豪。這些年,他靠著生豬養殖和妻子的一些務工收入,慢慢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2017年,李發順主動要求脫貧出列。

如今,通過政府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李發順一家建起了兩層的小樓,金黃的玉米掛滿了整個屋檐,一家人其樂融融。“要不是政府的幫扶,真不敢想還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李發順笑著說。

趙家清介紹,雖然李發順的遭遇只是個例,但他家的脫貧故事,是整個司莫拉乃至三家村的縮影。“近年來,我們通過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實現了整村脫貧。”趙家清說,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1%下降至2019年的0.45%;司莫拉佤族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年前的4205元增長到2019年的11670元,翻了近3倍。

舊貌變新顏,窮山村變國家3A級景區

如今,走進司莫拉佤族村,只見幢幢黃墻黑瓦的農家屋舍錯落有致,條條寬闊整潔的道路通村入戶。路兩旁,綠樹成蔭,各類路牌標識井然有序,游人三五成群紛至沓來,在村里閑適地走著,享受著愜意的鄉村生活。

“這條進村路,前些年可是正兒八經的‘泥水路’。”趙家清笑著說,那時候,只要一下雨,連摩托車都進不了村。

看著腳下的塊石路,趙家清難掩內心的激動:“黨的政策好啊,現在塊石路通到了家門口,即使下大雨,腳上也不會沾泥。”

共產黨光輝照邊疆。近些年,司莫拉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工作,先后實施了“草改瓦”“農危改”“扶貧安居”,以及村莊環境整治、村內道路硬化、人畜飲水等工程,曾經窮鄉僻壤的小山村,破繭成蝶。

“以前住的是‘杈杈茅屋’,一到了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里陰暗潮濕,條件十分惡劣。”李發順說,現在,家家戶戶建起了新房,小庭院搞得漂漂亮亮的,住著舒服。

環境變好了,如何走持續發展道路,成了大伙兒最關心的問題。“結合民族特色優勢,我們把目光瞄準了鄉村旅游。”趙家清說,村里整合了“民族團結示范村”等項目資金,建起了民族文化活動廣場、農耕文化觀景臺、寨中休息廳等,打造出了融地方民族特色、自然景觀、秘境探險為一體的“司莫拉”佤族風情園,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

游客多了,村民們也得到了實惠,村里的小賣鋪、農家樂也逐漸多了起來。眼下,趙家清和李發順一家正在計劃,準備以合作社的形式開發大米粑粑,將其發展成為旅游產品,包裝好再銷售給游客,以此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從“泥水路”到“塊石路”、從“杈杈茅屋”到“小庭院”、從“貧窮小山村”到國家AAA級景區……近些年,司莫拉佤族村的變化不斷地詮釋著當地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同時為鄉村振興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目前,一個名為‘云上司莫拉’的農旅融合特色小鎮正在規劃。”趙家清透露,計劃將司莫拉打造成一個集鄉村生態農業觀光體驗、民族風情體驗、干部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4A級國家知名旅游景區和鄉村振興示范區。

如今的司莫拉佤族村,已不再是昔日那個“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的窮鄉僻壤的小村莊,而是變成了一個留得住傳統、記得住鄉愁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環顧司莫拉佤族村,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堅信不久的將來,幸福的司莫拉一定會更加幸福!

[責任編輯:楊凡、韓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天津排查830人,尚未發現有關人員和環境樣本核酸陽性

6月14日,在第144場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衛健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顧清針對國內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病...[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天津頻道 2020-06-1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