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6-16 09:45:06
專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童朝暉——
平戰結合,推動疾病預防體系改革(大健康觀察·聚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②)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對重癥患者,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救治,大幅度降低病亡率。
由于新冠肺炎起病隱匿,臨床表現為多器官受累,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往往預后差、病亡率高,救治難度大,因此重癥患者的救治成為此次疫情醫療救治工作的難點和重點。那么,在此次抗疫中,重癥救治工作方面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在臨床救治和疾病控制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本報記者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新冠肺炎是新發疾病,還有很多未知
記者:1月18日,您奔赴武漢一線,主要工作就是重癥患者的醫療救治。在您看來,我們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
童朝暉: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經驗。首先,嚴格落實“四集中”原則,堅持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對患者盡早診斷、及時轉運、集中收治,做到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特別是將重癥患者集中在高水平的綜合醫院,重癥專家下沉到臨床一線親自參與和指導救治工作。
其次,始終堅持“關口前移”,實施積極的救治策略。盡早關注輕癥患者的病情變化,減少輕癥發展為重癥,對重癥患者按照一人一策開展多學科綜合救治,同時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防治繼發感染等并發癥。以武漢市為例,截至4月24日在院重癥病例實現清零,全市累計收治重癥患者18798例,治愈出院15965例,累計治愈率84.93%。
第三,舉全國之力,集中優勢兵力。集全國最優秀的醫務人員、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支援湖北。全國共有155支重癥醫療隊、1.9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重癥救治工作,調派規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同時調配大批呼吸機、監護儀、體外膜肺、血濾等生命支持設備,集中調配防護物資保證醫務人員安全,充分體現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強大力量和我國制度的優越性。
第四,中西醫結合是提高重癥患者療效的主要保障。對輕癥患者,中醫藥及早介入,有利于防止輕癥轉重癥。對重癥患者,中醫醫師全程參與救治方案制定,為重癥救治取得良好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有利于促進恢復期患者的康復。
第五,公立醫院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立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療技術和科學管理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呼吸、重癥、循環、麻醉、急救、感染等臨床重點學科的建設和專科人才培養以及疑難重癥診治水平,有了較大地提升,為重大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儲備了資源和技術,為有效應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經過與新冠肺炎的搏斗,您怎么看待這一疾病?
童朝暉:需要反復強調的是,新冠肺炎是新發疾病,還有很多未知因素。科學家、臨床專家還是應該像平時一樣堅持科學、辯證思維去診療患者。不建議以個人個案經驗來推薦治療。
2003年以來,17年過去了,人類經歷過SARS、甲流、禽流感、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等病毒的肆虐,國內外并沒有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實際上特效的抗病毒藥物目前是不存在的。對于糖皮質激素在重癥病毒肺炎-ARDS中的使用一直存在著爭議,我并不是絕對反對使用激素。我的經驗中,既有用激素治好的患者,也有病情加重的。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不管是在平時還是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都要嚴格把握指征,絕對不要濫用。
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理念和意識
記者:要進一步提升重癥救治能力,將來還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童朝暉:首先,需要深入開展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研究。進一步探明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規律、發病機制、臨床特征以及有效的治療措施,特別是重癥、危重癥的救治手段和方法。
其次,此次疫情提示我們,一方面,要加強重癥專業隊伍的力量,進一步提高對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臨床醫學國家和區域中心建設,為醫學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提供可持續的、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堅持平戰結合,醫院醫療資源和技術裝備既要滿足“戰時”快速反應、集中救治和物資保障,又要充分考慮“平時”職責任務和運行成本,要按照平戰結合和重大疫情救治的要求,推動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發展。
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理念和意識,加強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提高呼吸、重癥、感染等專業學科能力,充分發揮發熱門診的前哨和預警功能,發揮綜合醫院對疑難復雜疾病診治的技術優勢,全面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處置能力和水平。
第四,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這是中國獨特的經驗,傳統的中醫中藥技術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在整個醫療救治過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五,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建設,為公立醫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強化醫療質量安全,加強醫院管理和重點專科建設,解決公立醫院編制、人事、薪酬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疾病防控和醫院救治應有機結合
記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公共衛生體系在此次疫情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暴露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在您看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如何進一步改善?
童朝暉:我是臨床醫生,從我的角度看,疾病防控和醫院救治應該結合起來,公立醫院也要加強防控工作。我的體會,在以前的一些公共衛生事件中,防控是防控,醫院是醫院,兩家不來往,不溝通,甚至有時候還會爭吵。其實兩家應該融合。
不管哪一次突發傳染病事件,第一個病例往往首先發現在醫院,病人肯定先去醫院看病。經臨床診斷后確定是一種特殊的病,有群發的情況,有接觸史,然后報告給疾控部門,疾控部門再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防控等工作。
將來這種情況應該加以改進。各級公立醫院都應該和疾控結合。醫院其實也有一個疾控部門,一般叫疾控處,和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在一起。我的體會是,很多醫院對疾控處、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不太重視,它不被看做一個核心的主要部門,實際上它很重要。疾控處相當于醫院里的疾控中心,有傳染病直報、院內防控、醫院感染的控制等職能,既是一個行政部門,又是一個專業部門。下一步,應該對疾控部門提升重視程度,賦予其明確的功能職責和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疾控中心也應該以二三級醫院為依托,要建立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疾控體系,建立一支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疾控隊伍。
記者:您之前談到“充分發揮發熱門診的前哨和預警功能”,這怎么理解?
童朝暉:在疫情期間,大家可能覺得發熱門診不太重要,因為全部精力都在對付新冠肺炎。但實際上,平時日常工作中,發熱門診至關重要。因為它是醫院的一個哨點和預警部門。發熱病人通過發熱門診的篩查和識別,可以明確是不是傳染病性質的發熱。因此,要加強發熱門診以及感染科的建設。醫院應該建一個相對獨立、不和主體大樓連在一起的傳染病病房。發熱門診、三區兩通道、負壓病房等,都應該在其中。
熊 建 【編輯:田博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