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08-05 10:26:08
“以前老想搬走,卻又舍不得老鄰居,現在不用糾結了。”眼瞅著小區改造后面貌一新,鄭州市金水區東風路街道園田小區居民王平安說,“住得美了,心氣兒順了。”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鄭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需求,重點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使之成為改善市民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
“老舊小區改造,這項實事好事要辦到群眾的心坎上。改什么、怎么改,都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正從群眾需求出發,辦好關鍵小事,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表示。
迎難而上,違章建筑終于拆了
空中,線纜密得像蜘蛛網;腳下,道路坑洼污水外溢;電動車充電難,停車位緊張……王平安介紹,多年前由于企業改制,園田小區從公司家屬院變成了管理不善的樓院。
2019年,鄭州啟動城區1833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7584棟樓、30萬戶居民,重點做好“一拆五改三增加”:拆除違章建筑,實施電纜“上改下”、建筑外立面和節能改造、雨污水分流改造、綠地改造等,增加物業管理用房、安防設施等。
園田小區順利入選。現狀錯綜復雜,改造從何下手?社區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結果發現,居民反映強烈的是占用小區公共空間的違章建筑。有居民直言:“違建解決不了,別的都難改成。”
住在一樓的,你多占四尺、我多占兩米,硬生生圈出一個個自家后院;空地上搭個鐵皮房,就成了自家車棚……拆除違章建筑,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東風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振營和社區干部迎難而上,從兩家“釘子戶”入手,直接上門做工作,先講政策法規,再講形勢情理,接著問需求,逐個解疑釋惑,反復講清利弊……“釘子戶”最終松了口,違建順利拆除,居民紛紛點贊。
以此為開端,改造工作一鼓作氣。不到一年時間,園田小區共拆除違建1200平方米,改造升級綠地1800平方米,增設40多個停車位、9個非機動車充電車棚,小區面貌隨之一新。
“以前下樓看哪兒都煩,現在就喜歡在院里轉轉。”王平安說。路寬了,院美了,下水道不堵了,天線入地了,還添置了棋牌室、閱覽室等,園田小區從“面子”到“里子”都得到提升。
王平安最滿意的,是小區改造后廣場游園足有800平方米。夏日傍晚,老人在綠藤長廊里納涼聊天,小孩在滑梯上玩耍嬉戲,好不愜意。
共商共享,充電車棚建起來了
拆除違章建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拆除當時按設計配建給居民的舊車棚,該如何做好群眾工作?
金水區工人新村社區房屋普遍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按照當年的設計,每棟樓都建有一排小平房,專為4層以上住戶配建,用于存放煤球、自行車等。
時過境遷,如今居民基本不用燒煤,自家自行車也少了,一輛輛電動車便搬進了小平房。為了充電,不少用戶從樓上扯根電線到樓下,既不安全也不美觀。新建一座非機動車充電車棚,成了多數居民的心愿。
可是,院子不大,要想建,先得拆。一說拆,阻力就浮出水面。年輕業主大多同意,年紀大的卻不樂意:“樓層高,重一些的物品拎不動,放在平房很方便。”
分歧如何解決?“從群眾利益出發,找到最大公約數。”工人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戰勝告訴記者,社區召開業主大會,一起商量解決方案。會上,很多年輕業主表態:愿意幫大爺大媽們把重物搬到家。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再次入戶拜訪,把老年居民的思想疙瘩逐個消除。
60多歲的乾萬平還有點猶豫不決,李戰勝讓他記下自己和社區干部的手機號,“乾老師,以后家里有什么重物,盡管給我們打電話,都是順手的事。”乾萬平挺感動,同意拆了自家舊車棚。
現在,工人新村社區干部、物業工作人員、志愿者不僅隨叫隨到,而且主動前去幫忙。乾萬平贊嘆:“這感情,沒得說。”
今年5月,在工人新村49、50、51號院,新建的充電車棚投入使用。“手機掃碼就能充電,太方便了。”居民王麗說。
精準施策,大事小情落到實處
老舊小區改造,了解百姓需求是基礎,也是關鍵。
中原區桐柏路街道金水西路82號院,是原鄭州市棉麻總公司家屬院,1985年建成,現有3棟樓、132戶居民。小區改造準備階段,桐柏路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干部首先入戶調查,聽居民反映“小區最需要改什么?”
從問卷調查得知,95%的居民想建非機動車充電車棚,90%的居民想要小區線纜入地、雨污水改造和規劃停車位,81%的居民想增加外墻保溫……“居民的需求,就是改造的方向。”桐柏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劉學楨說。
走進改造后的金水西路82號院,小區干凈整潔,電纜全部入地,雨污水分離,外墻加了保溫層后重新粉刷,空調外機都加了新護欄,一排新建的充電車棚取代了原先堆放雜物的舊車棚。
100多戶的小區可以逐個入戶調查,1000多戶的大體量社區咋問居民需求?管城回族區紫荊社區占地7萬余平方米,擁有29棟樓、1396戶居民。社區黨總支書記趙建濤告訴記者,紫荊社區運用科技手段問需于民,居民通過社區公共互動平臺,足不出戶就能反映訴求、提出建議,廣泛參與小區共建共治共享。
“私家車停放雜亂無章,阻礙交通,應及時規整”“照明和監控系統不夠,影響安全”“小區門口流動攤點較多,造成擁堵”……記者在社區公共互動平臺后臺看到,居民們提出的改造意見多達250條。“我們把大家的意見整理歸納,作為小區改造和后期管理的依據,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趙建濤說。
在紫荊社區新建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住戶郭慶蘭說,以前鄰居見面都問“吃了沒”,現在都問“走幾圈了”。原來,小區改造后不僅環境好了,還新添了健康步道和健康驛站,居民們晚飯后都愛出門健身。
截至目前,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已完成279個,正在施工769個,預計今年底前將完成改造1741個,完工率達到95%,明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