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0-08-13 15:13:08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念茲在茲的小康夢想,就要變為美好現實,這是具有深刻意義的里程碑。小康是宏觀開闊的,也是鮮活生動的,它意味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也意味著精神世界的富足。小康在哪里?它在種植戶的智慧農場里,它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宜居環境里,它在山區樂隊少年的歌聲里……在尋找小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老百姓有滋有味的幸福日子,感受到了奮斗的快樂,更體會到小康生活帶給老百姓沉甸甸的獲得感。
總臺央視記者 郭曉光:這里是黑龍江省著名的糧食產區建三江,我身后是七星農場的萬畝水稻田,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水稻已經到了抽穗揚花的時節。我們都知道黑龍江是農業大省,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那么對于黑龍江來說,建三江的糧食產量可謂是舉足輕重。如果說,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那么黑龍江每8碗飯就有一碗來自建三江。
一碗令人贊不絕口的白米飯
記者趕到時已近午時,水稻種植戶周德華邀請記者先到家里吃頓飯。一定要先嘗嘗他親手種的大米。
總臺央視記者 郭曉光:糯糯的,但是并不粘牙,有一點微甜。這個米確實是不用菜,感覺這樣直接吃就可以。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對,我要是餓的時候,在地里或者干活或者回家餓的時候,第一我要吃我的米飯,這是我最大的一個愛好了。
這樣一碗令人贊不絕口的米飯是怎么種出來的?品嘗過了,老周才決定帶我們去尋找答案。
實時監控+衛星云圖 田間信息早知道
沿途的稻田里,記者時不時會發現一些類似攝像頭的裝置,老周告訴記者,他的稻田里也裝了。有了這個神器,水稻長得好不好,隨時都能知道。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通過這個攝像頭傳到我們七星農場有一個大數據控制中心,可以看到水稻葉上的病斑,包括水稻葉上的蟲子,它都可以看到。 而且它還有一個什么系統呢?下面你看它有線吧?那些線是監控水溫,還有土壤的一個環境。
話音剛落,老周手機微信里推送的信息就有了最新提示。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上午9點前,下午4點后進行藥劑飛防。
在七星農場農技中心,我們找到了為老周服務的智囊團隊,他們就是在這個數據系統前觀察著農田的情況,隨時為農民們出謀劃策。
黑龍江省七星農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李曉輝:這個就是他(周德華)家的地,咱們去過他(周德華)家的地。我們現在看泥溫、液位、光照、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來指導種植戶進行農時操作,這就是我們提出的精細化,精準化。
不用到地里,稻田的狀況什么樣?下一步該做什么盡在掌握。老周說,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2002年的時候一場大雪,我們把之前所掙的這些錢全部都埋在了雪里。有一句非常俏皮的嗑,叫作“膠皮鞋開襠褲,搭拉腦袋水稻戶”,說明那時候機械力量不強,信息不強,造成當年的損失非常慘重。
那場雪災后,建三江管理局增加了氣象監測配套設備,互聯網普及應用后,還能實時推送衛星云圖,老周的心病一下子沒有了。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這就是我們建三江現在的情況?,F在的話,我們可以在10個小時之內,就把損失就能挽回來,我們可以大量上機車,只要把糧食搶收回來就可以。
無人化設備 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
眼下,正是要給稻田噴灑農藥的時候。但在老周的地里,我們沒看到作業的壯觀場景,更沒找到噴霧器。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不用管了,我現在可以跟你嘮嗑,咱倆可以喝茶,可以說話。
記者:不用看著它了?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周德華:對,啥都不用管了,它就自己飛,飛完以后自己就回來了,就這么輕松。
無人機不僅省力氣,藥撒得還均勻,不會過量。老周說,現在到地里干活,早不是曾經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自己喝著茶就能把活干完。還能賺外快,幫別人家撒農藥,一次就能掙個300元。秦玉秋就是老周的無人機雇主,他與老周一樣,也是個農業機械設備的行家了,玩兒得很溜。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秦玉秋:播種機,復土機,棚內植保機,一臺軌道車負責全套的。沒有軌道車就靠人背,有了軌道車特別輕松。
降成本提效益 農村生活大不同
現代化的機械設備,還能提升效益。自從有了高速智能的插秧機,今年春天,種植戶張景會只雇了5個短工,就完成了自家350畝地的插秧。
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種植戶 張景會:1995年那時候插秧用人工插秧,一天五六十人插300畝地,就得插10多天。
能減成本,能增效益,能省力氣,關鍵還能有政府的補貼。老周他們告訴記者,像一臺20多萬的高速側深插秧機,能享受10多萬元的補貼,這些好處,都在讓大家更緊密地跟隨科技腳步,更新裝備。
未來之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工作時間縮短了,不過省下來的時間,老周們可沒閑著。在這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最先進的農業現代化課程可以學習。老師趙光明,可是建三江第一位擁有博士頭銜的農民。
而在建三江,如今已有1000多名科研工作者和大學生,分布在15個農場的研發中心和田間地頭。
農產品品牌化 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趙光明看來,現代的農民不僅要會種地,還要會賣糧,去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老周他們就是在這里,學會了物聯網絡平臺,了解了區塊鏈,讓自己的大米實現了完整追溯。
黑龍江省七星農場農業生產部副部長 趙光明:水是怎么管的,肥是怎么管的,藥是怎么管的,最后收獲完了,我們加工成大米了,我們這個水稻是不是符合綠色生產標準,我們產品是否符合相關的檢驗報告,等等,我們都會在質量追蹤系統里查到。
秋收即將開始,預計今年建三江的糧食產量將達600萬噸,而這里的建三江國儲糧庫,存糧也將增加到147萬噸。豐收的背后,老周們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真正實力的提升。農業裝備在升級、農民素質更在提高。有了這樣的金扁擔,中國人的飯碗就會穩穩地端在我們自己的手上,而且越吃越香……
農業現代化 讓農民更有奔頭
小康在哪里?在耕種方式的變化里,在農業技術的變革中。衡量小康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實現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的轉變。從老周們的智慧農場,我們真切發現現代化農業正在迅速發展,看到了現代農民的先進理念,這讓我們更有信心確保糧食安全,更有底氣推進鄉村振興,從而讓廣袤鄉村充滿希望,讓億萬農民更有奔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